1.远景海德公园交通方便吗?应该怎么过去?

2.外国 世界经典**

3.廊坊四中招生户口范围是哪些片区

4.国外经典**的编剧(剧作家)的生平介绍!!

5.印象派大师莫奈的详细资料?

远景海德公园,远景海德公园属于哪个街道

部分简介 魔法城是沃尔学院中的第一个世界,这里也是所有新巫师来到游戏的地方。这里是我们听到有关于玛丽·思泰尔·德雷克故事的地方,也是拉文霍德魔法学院的所在地。这里也有很多在其他世界没有的场景,比如说宠物馆、广场。所有的街道都是在平衡的允许下根据一所魔法学院修建的。

魔法城的场景有:广场,独角兽大道,拉文霍德,傀儡庭院,宠物馆,购物街,巨像大道,奥尔德镇,库克罗普斯通道,海神大街,火猫小径,闹鬼洞穴,黑暗洞穴,巨蟹小巷,深渊广场,哀嚎洞穴,黑夜之地,沦陷之城。 克洛克是一个有埃及风格的古老城市,埋葬着被遗忘的宝藏。在这里,沙漠环绕着笼罩在金字塔阴影下的绿洲。克洛克曾经是克洛克人的家园,据传说克洛克人曾经催眠并奴隶了曼德人。它的中心是绿洲。克洛克依据古埃及文化和建筑风格而建造,那里居住的生物对于平衡魔法很有兴趣,同时也包括元素学院:风暴,冰霜,火焰。

如果你想进入克洛克,你必须完成魔法城的主线任务。

克洛克的场景为:绿洲,太阳金字塔,大厅,火焰会议厅,火焰宫殿,火焰金殿,克洛克神岛,大厅,冠军大厅,大竞技场,冰之地窖,密室,风暴岛,幽灵井,阿尼克家族墓地,迪杰家族墓地,卡拉纳兵营,卡拉纳宫殿。 玛丽伯恩是猫狗鼠的家园,也是一座礼仪之城,它映射出了19世纪的伦敦。这个世界被现代文明所装点,无论是大本钟,博物馆,还是苏格兰场(伦敦警署),都能在玛丽伯恩被找到。作为魔法师的你,也要击败在夜晚飞檐走壁,肆意偷窃他人贵重物品的飞鼠盗贼和流浪猫。

另外,由于玛里伯恩的地图较为复杂,各个副本(地下城)前面基本都有传送器,可以在指定地点直接传送,节省时间。

如果你想进入玛里伯恩,你必须完成克洛克的主线任务,并为vip,或购买地图。

玛里伯恩的场景为:摄政广场,仓库(旋涡地理学会档案室),大本钟,博物馆,苏格兰场,迪格摩站,炼铁厂,切尔西庭院,海德公园,肯辛顿公园,纽盖特监狱,骑士王庭,卡斯坦赞博士的实验室等。 木须,如它的名字一般,有着深厚的历史与美丽又富饶的土地。

在这里,生长着青翠的树木。精心打理的花园、高耸绵延的山脉与古韵浓浓的寺庙处处可见。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地方,还是充斥着神秘的气息。

木须曾是荣耀的武士们和神出鬼没的忍者猪的故乡。这段时间里,木须一直是和平的。但木须的皇帝——吉仁大帝陷入了昏迷,惹麻烦的忍者猪又活跃在木须。可更加糟糕的是,更强大、更神秘也更邪恶的奥尼恶鬼出没了……

如果你想进入木须,你必须完成玛里伯恩的主线任务,并为vip,或购买地图。

木须的主要场景为:翡翠殿,废墟村,战争前哨,深红战场,松顺村,岸部村,荒废的洞穴,白泷寺,羲仁寺,古墓葬群,忧悲村,生命之树等。 龙之谷是一个古老而鬼魂缠绕的世界。曾经有一群由激进黩武的巫师和军人组成的先进社会扎根在这里,那里有一座受人尊敬的学院——龙之谷学院,它甚至是拉文霍德学院的最强的竞争对手。那里的居民对于火焰魔法有着特殊的兴趣。

根据传说,在他们试图召唤龙泰坦的时候,那个世界被永远地改变了。那些曾经伟大的建筑和石柱被龙泰坦和泰坦的军队摧毁。曾经的辉煌不再。它已经一个成为环绕着烈火、熔岩、龙与亡灵的世界。

龙之谷的大多数地图都很大,因此有传送石可以给玩家来节省时间。

如果你想进入龙之谷,你必须完成木须的主线任务,并为vip,或购买地图。

龙之谷的场景主要为:大教堂,雅典娜神庙,荣耀之塔,胜利广场,大裂谷,过去的大裂谷,大墓地,亚龙孵化所,熔炉,迷宫,龙之谷学院,审判广场,水晶林,龙爪山,火龙湾,哀嚎洞穴,龙之咽喉,火焰等。 这是一个熊的世界,原本已经封闭的它在巴尔德尔金爪的努力下与魔法城再次接壤。这里存在着半兽人等邪恶的怪物,也有着美丽的、繁星点点的天空。这里是树木的海洋,有一群忠厚朴实的居民,它象征着大自然,更象征着无拘无束的世界。

这里的敌人至少达到魔法水平,推荐多人战斗。同时忠心劝告:在这里会以一敌二、以二敌四,最好有生命系魔法师陪同。

这是游戏的第一个支线地图。当你的等级达到5级时,奥尔德镇来自格林海姆的使节——金爪会乘着飞船带你去格林海姆初次进行探访并与商人贸易(任务)。在20级以后并完成了一个任务之后,并为vip,或购买地图,你就可以进入这个世界,并且随着等级的提升会不断有新的更难的任务等待你。

格林海姆的场景主要为:北方据点,莫克霍姆要塞,维格利德险地,雷文斯坎,萨瓦斯塔德通道,尼达威尼尔,霜岛,海尔格林德穴,勇者大厅,冬日深渊广场等。 很久以前,天国的天界魔法师们创造了强大的天界魔法,这种魔法运用太阳、月亮、星星的能量。但是被人称为“黑网皇后”的女巫摩根赛盯上了天界魔法,想要了解天界魔法的秘密……为此她会不计代价。天界魔法师们拒绝了她,于是她组织了一支黑暗军队来对抗天国。在十年的激战之后,天国人意识到他们无法打败摩根赛,他们的世界将会沦陷。于是,他们召唤了沉睡的风暴泰坦,希望他击败黑网皇后的军队并且将他们的世界送往一个安全的地方。

但是泰坦背叛了天国人。他将天国与摩根赛的军队与罪行一起埋葬在了波涛之下。当天国人意识到他们的末日来时,他们建造起了巨大的穹顶建筑来保护那些珍贵的城市,即使那已经太迟了。最后,他们与摩根赛的侵略军们一起在大海的怀中消亡。天国不再,天国的漩涡之门永远关闭。

千百年以后,一群来自漩涡地理协会的无畏探险家们重新探索了天国。他们撑着空艇降落,并建造了保护性的穹顶来探索天国的遗址。这些探险家们很快发现了天国这片古老的土地早已被一个新的文明给取代……那就是甲虫帝国。不幸的是,探险家们不是唯一来这里的人,跟着他们来的,还有摩根赛的暗影编织者们,时时刻刻准备着将天国魔法的秘密给它们等了上千年的女王。

如果你想进入天国,你必须完成龙之谷的主线任务,并为vip,或购买地图。

威斯特里亚曾经是一个宜人自足的贸易口岸,并不是很遥远,直到一次魔法事故导致整个城市被紫藤环绕。从前,威斯特利亚曾是以魔法城为中心的贸易站,对魔法城影响不大,很快被人遗忘。

后来,威斯特里亚建立了威斯特里亚学院,并举办了漩涡杯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来比赛,并且通过赢得冠军从此一举成名。安布罗斯派你代表拉文霍德参加威斯特里亚的大赛。由于前几届冠军都由他们蝉联,所以看不起从魔法城来的你。但你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赢得了漩涡之杯。

如果你想进入威斯特里亚,你的等级需达到26级左右,此时校长会给你去威斯特里参加漩涡杯魔法比赛,只要你为vip,或购买地图,你就可以进入这个世界。

扎法丛林,一个原始传、统、而自由的世界。当然,也充满了野性。

当魔法师们被召集去扎法丛林调查失踪学生是,便发现扎法丛林萦绕着高度紧张的气氛。当古老的部落对各自的领地争论不休时,摩根赛的部下播下了混乱的。战争威胁向着草原扩展并且逐步深入丛林。

摩根赛暗中策划恢复她失去的力量核心并获取预言的能力。

很久以前,扎法丛林是摩根赛的故乡,但是光明议会削弱了她的力量并掩埋了她的法杖。所有人都认为她已经死掉了,直到她最近的再度出现。扎法丛林的世界是古老的,但一直与漩涡星系断绝联系。那是一个有无尽草原;浓密繁茂丛林;还有壮观远景的世界。

拜巴伯是这个世界的精神和文化中心——一个与猴面包树齐名的城市。

如果你想进入扎法丛林,你必须完成天国的主线任务,并为vip,或购买地图。

雷文坎德的黑鸦军团被消灭了,但黑鸦却不罢休,又跑到了冬牙城去求生存。在冬牙城,黑鸦们依旧企图召唤永冬,这次他们唤醒沉睡在冬牙城的冰泰坦巨人。你将会坐船到达寒冷的冬牙城,跟乌鸦祖母与另一些维护冬牙城和平的人合作,阻止黑鸦的阴谋。

如果你想进入冬牙城,你必须完成格林海姆的主线任务,并为vip,或购买地图。 阿瓦隆是中世纪的梦幻之城,里面住着骑士、地精、巨人和龙。默尔.安布罗斯就是在此出生并赢得知名魔法师的美誉。安布罗斯帮助年轻的熊战士——阿托里斯成为阿瓦隆的国王。但是当阿托里斯国王在猎杀死对头马洛里的战斗中阵亡时,安布罗斯决定离开阿瓦隆。之后创办了拉文霍德魔法学院,为漩涡星系里有意学习魔法之人教授魔法。

如果你想进入阿瓦隆,你必须完成扎法丛林的主线任务,并为vip,或购买地图。

注:美服沃尔学院还开放了:Azteca(阿兹特克)、Aquila(阿奎拉)和Khrysalis(由chrysalis变)三个地图,国服暂无开放。

远景海德公园交通方便吗?应该怎么过去?

2010年,中庚集团大连区域热售及拟建中庚·香海小镇、中庚·香海连天、中庚·香海印象、中庚·香海壹品、中庚·千山畅心城五大项目。所有项目在秉承中庚集团"创建品质,用心筑家"企业理念的同时,根据自身特色,形成了"建筑·创想·艺术·中庚生活"的全新概念。大连中庚跨越式发展正全速启航。

江苏中庚房地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2月28日,注册资金三亿元人民币,属福建中庚实业集团控股子公司,目前有员工100余人,公司坐落江苏盐城南城区中心地段,雄扼交通要道,有执掌天下之气。

中庚·香城美地是江苏中庚开发建设的第一个项目,项目位于盐城市盐都新区路18号,总用地面积4.85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10.2万平方米,由11栋10-17层简欧新古典主义的小高层、高层建设组成,户型有挑高单身公寓、两房、三房、四房和部分复式住宅,面积从45-200平方米不等。中庚·香城美地作为中庚地产在盐城的开篇之作,在承启中庚品质理念上,Fusespace(融合空间)的设计,形成居住空间的全新升级模式,创立中庚F9+的最新产品。F9+将成为未来创新住宅的发展方向。

2010年,江苏中庚继在城南开发高档楼盘中庚·香城美地而广受好评之后,秉承中庚集团"创建品质,用心筑家"企业理念,全力铸造中庚·海德公园。这占地面积330余亩,建筑面积为50万平方米,由近30幢地中海风情的小高层、高层组团,将开发为旗舰级国际品质社区;2010年8月将首期开盘。江苏中庚跨越式发展正全速启航。

外国 世界经典**

城市:廊坊

楼盘名称:廊坊远景海德公园

公交线路:1路A线:炮兵学院站,西昌路花卉市场站

22路:西昌路花卉市场站,供水厂站

4路:第十中学站,馨语星苑小区站,西昌路口站,迎春酒厂站

1路B线:炮兵学院站,西昌路花卉市场站

938路支5:永乐店酒厂站

17路:馨视界小区站,供水厂站

其他交通方式:京沪高速廊坊出口出,向西沿云鹏路行驶约5公里进入和平路,沿和平路南行约5公里向西进入金光道,沿金光道向西行驶约6公里至西昌路与金光西道交汇处即到,项目位于交口西侧。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搜狐焦点网,为您提供房产信息,房产楼盘详情、买房流程、业主论坛、家居装修等全面内容信息

廊坊四中招生户口范围是哪些片区

约翰·高尔斯华绥生平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年——1933年),英国家、剧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867年8月 14日,高尔斯华绥出生于英国萨里金斯顿希尔。除他之外,他的父亲约翰和母亲布兰奇·贝利·巴特利特还有另外三个孩子。高尔斯华绥曾在伦敦附近的著名私立男子公学哈罗公学就读,因足球踢得好和善于越野赛跑,他在该校赢得了荣誉。而后,他进入牛津大学新学院攻读法理学,1889年他的学习成绩名列第二。1890年,他取得了律师资格,但他没有兴趣去积极从事法律工作。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周游世界,部分原因是为了学习海洋法,部分原因是接受其父亲的力劝——逃避一桩不适当的爱情纠葛。在旅行期间,他首先遇到了约瑟夫·康拉德,此人以后成了他的朋友和文学导师。1895年,高尔斯华绥返回伦敦时,他和堂兄亚萨·高尔斯华绥的妻子艾达间的爱情有了发展。艾达和亚萨不和,但和高尔斯华绥倒是情投意合。在艾达的鼓励下,高尔斯华绥决心从事专业写作。

高尔斯华绥的父亲是一位带着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特征的道德家,也是高尔斯华绥的经济支柱,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同亲属之妻胡来,他不能让离婚和再婚之事发生。因此在他的堂兄1904年死去之前,高尔斯华绥同艾达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隐蔽状态。1905年,艾达和高尔斯华绥这对情人终成眷属。他们成婚的那一天正是前一年艾达和亚萨离婚的那一天。随着感情生活的稳定和事业的确立,高尔斯华绥便专心致力于写作和其他改革事业。财富有了独立,搞写作、耗时于自己所选择的工作,他就有了不考虑商业意义的自由,他一直过着英国中上流社会人士的富裕生活。除了文学创作,他还花费时间,用文章和金钱来支持多种慈善事业。他支持资助的包括反对戏剧检查制度、废除牢房中的单独拘禁、不得虐待动物以及战争中禁用飞机。他特别关心“笔会”的工作,“笔会”是个国际性的作家组织,他本人是创始会员并担任了第一任会长。他生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捐赠诺贝尔奖金,用于建立“笔会”信托基金。

高尔斯华绥几乎每年都要出游,他经常出访欧洲大陆和美国,奥地利是他最爱去的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年事已高,不能服役,就将自己当时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战争机构,并在法国的一个医院里服务了将近6个月。战争结束后,高尔斯华绥继续过着写作和旅行的生活。

尽管拒绝了1917年授给他的爵士头衔,高尔斯华绥还是赢得了众多的荣誉。他拥有曼彻斯特大学(1927年)、剑桥大学(1930年)、牛津大学(1931年)、普林斯顿大学(1931年)的荣誉学位。1929年,他还获得过殊功勋位。

差不多在谢世前两年,高尔斯华绥的健康状况就开始恶化了,因为怕艾达焦心,几乎到病危时他才找医生看病。1932年,病情已不容再被忽视,脑瘤终于被诊断出来。高尔斯华绥未能去瑞典接受诺贝尔奖。1933年1月 31日,在颁奖后不到两个月,他就在汉普斯特德格洛夫洛奇与世长辞了。

二、约翰·高尔斯华绥的文学历程:

在他律师的父亲坚决要求下,高尔斯华绥学了法律,这样就使他从事文艺创作相对晚了一些。直到30岁时,他的第一本书——短篇集《天涯海角》(18年)才出版。尽管到了这个时候,而且又有他的未婚妻艾达和朋友约瑟夫·康拉德的鼓励帮助,但是发表《天涯海角》时,他还是用了约翰·辛约翰的笔名,其他几本书,包括最初的两部《乔斯林》(1898年)、《洛宾别墅》 (1900年),也是用的这个笔名。

高尔斯华绥开始写作时,深受伊凡·屠格涅夫和居伊·德·莫泊桑作品的鼓舞。爱德华·伽纳特对他的影响更为重要。伽纳特是名气不大的文学界人士,也是一位非常好的编辑。他是高尔斯华绥的朋友,也是其作品的评论人。他曾尽了很大努力,指出高尔斯华绥作品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法利赛人岛》(1904年)是高尔斯华绥的第一件真正有创见的杰作,也是他头一回用自己的真名发表作品。里的主人公谢尔顿出身名门,他想通过帮助一个流浪汉使之变得有出息来实现自己的一个理想主义愿望。然而,与皮格马利翁神话相反,流浪者飘然离去,仍然固守原来的生活。这便使得谢尔顿醒悟了过来,而且也不能继续自己原来的那种生活了。

当高尔斯华绥创作开始取得成功的时候,艾达和爱德华·伽纳特开始力主其尝试戏剧创作。尽管高尔斯华绥表示不愿意,他的第一个剧本《银匣》还是在1906年由哈利·格兰维尔·巴克和J.E.韦德雷纳在宫廷剧院上演了。虽然这出戏被评论为有点情节化了,但总的来说观众还是很欢迎。这个剧本只不过是他很多成功的剧本中的第一个。当他的第二个戏剧《欢乐》(1907年)使人普遍感到失望时,他的描写劳资纠纷中互相冲突人物的剧本《斗争》(1909年)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抨击英国法制的剧本《正义》(1910年)对减少单独监禁产生过作用。作为一个勤奋的作家,在三十多年里,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剧本以外,他还创作了很多其他戏剧,其中《忠诚》(1922年)是最受欢迎的,可被证明为是最好的一个。《忠诚》表达的主题是:一个为社会习俗包围了的人,应当去嘲弄习俗,而不是被习俗所恼——这是高尔斯华绥喜爱的主题,也与他自己对待爱情生活的态度很相像。《》(1920年)和《脱逃》(1926年)也受到了好评,且具有明显的商业效果。

尽管在戏剧上取得了成功,但高尔斯华绥的声誉还是在于他的。使他成名的那本书是《有产业的人》(1906年),和第一个剧本同年出版。福尔赛之家是他落笔的中心。他的目的是要展示财产的破坏作用,表明僵硬固守社会习俗会产生令人惊愕的后果。他有力地将自己所属的那个阶级的形象在镜子中亮出,指出它的弊端所在。在这本书里,索姆斯·福尔赛之妻艾琳,同丈夫堂侄女的未婚夫坠入了爱河。为了求得报复,索姆斯使男方在经济上破产,而不顾艾琳的热望让她固守原来的婚姻。他的情敌死后,索姆斯剩下的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其他方面也失去了很多东西。在《有产业的人》一书中介绍的其他家庭成员包括福尔赛家族之长——中产阶级坚定可靠的代表人物老裘利安,以及喜爱艺术而不喜欢经商、最后告别家庭的小裘利安。

《有产业的人》是福尔赛家族系列的第一部。高尔斯华绥原先并没有打算写长篇家世,它的问世与其说是作者自己的意愿,倒不如说是出版公司促成的结果。在战后的几年里,对当时的人来说,传统世界失去的东西看起来比实际的要多,高尔斯华绥在他作品里那些反应迟钝的中产阶级的品性中,开始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点。随着作者本身的成熟,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变得丰满和真实可信,这同《有产业的人》中只有狭隘占有欲的索姆斯的情况有所不同。

高尔斯华绥第一个三部曲的后两本是《骑虎》(1920年)和《出让》 (1921年)。第二个三部曲《现代喜剧》包括《白猿》(1924年)、《银匙》(1926年)和《天鹅曲》(1928年)。《—章的结尾》(1934年)是他的第三个三部曲,把写作重心转到了查尔威尔之家,福尔赛之家则变为次要的了。这个三部曲由《姑娘在等待》(1931年)、《开花的荒漠》(1932年)和《在河上》(1933年)组成。人们对《一章的结尾》的评价远没有前两个三部曲高。

高尔斯华绥的声誉显然是建立在对福尔赛家史的描绘基础上。他的塑造福尔赛家族人物形象的作品不仅是讽刺文学,也是社会历史,作者极善于捕捉他那—代人的本质。随着他所依据的人物儿的演进,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变得鲜明逼真,更富有情感。当高尔斯华绥在研究人的原动力时,他取简单、直接的方式进行,而未试用20世纪初开始风行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回顾起来,他的研究方法虽然原理简单,但并未显得不妥。能够像高尔斯华绥那样将社会历史溶进使之成为多彩的艺术精品的作家是不多见的。

有关福尔赛之家的书只不过是高尔斯华绥文学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他的全集约有30卷。《庄园》(1907年)是《有产业的人》的续篇,这本书可能要算是福尔赛家世系列之外最好的了。在《贵族之家》(1911年)中,他嘲弄了上流社会,不过没有像对他更为熟悉的中流社会的讽刺那般成功。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乔治·萧伯纳那样的激进分子比起来,虽然高尔斯华绥更多地算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但他对社会习俗也很不满。这一点从他的和戏剧里可以明显地看出。高尔斯华绥还写了很多文章和小册子,倡导他所信仰的各种事业。

高尔斯华绥的创作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不大,尽管他也亲身受到冲击。他将大战期间三本和一个剧本的全部稿费捐给了战争机构和退伍军人安置部门。战争时期,他的作品少了一些,这不仅是因为他对时局感到担忧,也因为他和他的夫人接受了军训,并于1916年至1917年的冬季在法国的一所军人医院里差不多工作了半年。在短期内,他还为残废军人编过一份期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拒绝接受爵士封号。

战后的十多年里,高尔斯华绥写了几个最受人欢迎、最为成功的剧本和大部分关于福尔赛的书。《一章的结尾》完成于他的生命尾声之际,这是他的最后一部,死后才出版。高尔斯华绥也写了一些有关文学和自己最喜爱的事业的文章。他爱游历,这个嗜好差不多持续到去世。1933年1月 31日,他在伦敦汉普斯特区自己的寓所中,为其生命画上了句号。

三、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瑞典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安德斯·奥斯特林:

一种孜孜不倦而又磊落认真的创作欲不断地鞭策着高尔斯华绥。总览他的写作生涯,似乎是发展得非常顺利。然而他当初选定文学事业却并不是毫无阻力、一蹴而就的。用英国人的俗话说,他生来口含银匙,也就是说家境富裕,在经济上全无后顾之忧。他曾就学于哈罗公学和牛津大学,选学法律,毕业后没有真正从业,却到世界各地广为周游。他28岁时受到一位女性朋友的敦促,开始尝试写作。但这在他来说仅仅是玩玩而已。绅士们对写作的行业仍然怀着与生俱来的偏见,他似乎也未能例外。他以约翰·辛约翰为笔名发表了最初的两个故事集。这位初涉文坛的试笔者待己很严苛,不久就把这两版的书统统收回了。直到他37岁时发表了《岛国的法利赛人》 (1904年),才真正开始了写作生涯。两年后《有产业的人》问世,初步奠定了他的声誉。这也是他的传世之作《福尔赛世家》的开篇。

在那部讽刺岛国法利赛人的里,高尔斯华绥日后作品的主要特征都已经初见端倪。描述一位英国绅士久居国外,淡忘了英国人传统的思想和感受方式,于是他严厉批评祖国的种种不是,他在英国火车车厢里邂逅逢迎的一个比利时流浪汉也在旁火上加油。结果这个外国人大大地影响了他的命运。当时高尔斯华绥本人也是刚刚归国的世界公民,他和萧伯纳一样,打算和旧式资本主义贵族社会大战一场。不过,那爱尔兰人主要是以机智为武器,而这位英国人则意在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想象。高尔斯华绥早期着力讽刺英国统治阶级的伪善自私,他后来的作品也继续发挥了这一主旨,只不过在各个作品中侧重有所不同罢了。他不倦地反对英国国民性中狭隘冷酷的方面。他坚持攻击社会罪恶,这表明他刻骨铭心地痛感世道不公。

他凭借着福尔赛这种人物类型,把矛头对准了上层中产阶级的富商,这些人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绅士地主,可是却一心地仰慕他们,并本能地把众所周知的严格、镇静、自以为是、盛气凌人的理想绅士作为效仿目标。他们特别小心地防范那些危险的感情,但仍然免不了有时偶尔会出些纰漏,让扰乱了他们的生活,让自由在财产本能的世界里抢占了一席之地。美——这里由伊琳代表——不肯与“有产业的人”共同生活,索米斯·福尔赛作为有产业的人,对她的态度愤恨不已。他最后几乎成了一个悲剧人物。这第一部福尔赛是写人性的杰作,扎实有力而又独立成篇。说不准高尔斯华绥是否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要给它写续集。不管怎样,待他再次着手写福尔赛时,已经事隔15年,世界大战的后果大大地改变了生活的远景。《有产业的人》得到了扩展,添加了《骑虎》(1920年)、《出租》(1921年)和两个作为插曲的短篇。至此《福尔赛世家》全部完成。但对该家族的青年一代人尚未作交代,高尔斯华绥觉得意犹未尽,接着写了结构完全相同的另一组三部曲《现代喜剧》,包括《白猿》(1924年),《银匙》(1926年)和《天鹅之歌》(1928年),及穿插其间的两个承前启后的短篇插曲。这两套三部曲是了不起的文学成就。家通过三代人的命运刻画了自己的时代,非常成功地把握了这一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说都是无比困难的题材。他的成就是英国文学中令人难忘的功绩,考虑到他作此尝试时欧洲大陆在这方面早有杰作在先,其努力可谓倍加可贵。

这部编年史式的的前景记述的是福尔赛家族的人的日常生活,是种种的个人际遇,冲突和生活悲喜剧。但在背景里可以看到历史的深色经纬线。每位读者都一定记得那一章——其中描述了索米斯和他的第二个妻子在一个阴沉沉的日子里站在海德公园围栏旁看维多利亚女王出殡,随后又简略地回顾了女王登基以来的这些年:“社会风气变了,习尚变了,人变得离猿猴更远了,上帝变成了财神——而财神爷被人捧得也自以为是上帝了。”在福尔赛系列中我们看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如何演变瓦解,直至我们的时代。第一组三部曲表现的是英国贵族与富豪融合的时期,描写了“绅士”观念的变化,这是急风暴雨之前的富人们的小阳秋。第二组三部曲被称作“喜剧”而不是“家族史”,描写一个新的英格兰的深刻危机,它面临的任务是把过去的废墟和战时的临时的兵营建设成将来的家园。人物的画廊丰富多彩,令人赞叹。强壮的生意人,任性的社交界女士,老派的三姑六姨,反叛的妙龄少女,出入俱乐部的绅士,以及政客,艺术家,儿童,甚至各种的狗——其中最后一项特别为高尔斯华绥所青睐——所有这形形的一切都在伦敦生活的全景图中出现,具体形象,栩栩如生。

一些情境重复出现,饶有趣味地记录了一个有某些特定遗传性格的家族命运中的兴衰波动。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高超卓异。起支配作用的则是社会生活的法则。

观察在这些中高尔斯华绥本人的观点如何逐渐演变,也是很有教益的。他最初激进地批评现存文化,后来评价事物时变得较为公允客观,最后取了更自由化的纯人道主义观念。对此人们常举的例子是他对索米斯的处理。索米斯是个标准的民族类型,起先被大加讥刺,后来描写的笔触里有了些尊重,尽管作者似乎不情愿,这尊重却渐渐增加,最终化作了真正的同情。高尔斯华绥充分运用了这一同情,他对索米斯这个人物的全面刻画是福尔赛家族史及其后代人的喜剧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人们很容易记住《天鹅之歌》中近结尾处的一个精彩情节;老索米斯驱车到了西海岸他祖先住过的村庄,借助一张旧户籍地图找到了当年福尔赛农场的所在地,如今那里只剩一块石头标志旧址。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把他引到长满青草和金雀花的谷地。他迎着清新而猛烈的海风呼吸着,一时有些沉醉;他披上大衣,倚着岩石坐下陷入沉思。他的祖先可就是在这荒凉的土地上亲手建造了房舍?他们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么?他冥想着。先辈的英格兰在他眼前出现了,在那时的英格兰“用马驮运货物,很少有煤烟,烧的是泥炭和木柴,老婆永远不会离开你——也许因为她们办不到。”他坐了很久,沉湎在对于老家的种种感情中。“他的心被触动了,仿佛这荒凉地域的带盐味儿的独立精神仍然留在他的骨髓里。老乔里恩和他的父亲,以及其他叔叔们——难怪他们个个独立不羁,因为他们的血液里凝集着这地方的孤独和海边的空气,他们被这些渍腌得乖戾——不愿放弃,不能撒手,不肯死去。一时间他甚至似乎了解了自己。”

对于高尔斯华绥,索米斯成了静态的老英格兰的一个最后的代表。我们被告之说,他从不欺瞒,他的做派也许不堪忍受,但却是真实的.高尔斯华绥的写实主义以这种方式本份地向索米斯式的冷静平淡的尊严表示了敬意,而这一点被认为是他对人性评价的一个根本因素。随着时间流逝,随着冷嘲的怠倦的放纵行为变得越来越摩登,这位编年史作家发现,过去不被自己赏识的若干特征其实或许正是英国能够御敌拒变的秘密之所在。总的说来,高尔斯华绥的后期浸透着自我辩护的爱国情绪。同样的感情也表露于他对家和自然的描写中,作者以更温情,更焦虑的诗意表达这些,带着保护某种注定要失去的珍贵物品的惋惜之情。这可能是旧房间,过去人们曾在那里盘桓,仿佛要永世延续下去。这也可能是一处英国花园,那儿九月的艳阳照耀着青铜色的榉林叶和百年的老杉木篱墙。

时间不容许我再这样详述高尔斯华绥的其他作品,虽然它们在质量上常常是可以和福尔赛系列媲美的。后者的长处只在于它的史诗规模。作者的重要的成熟人物尤其应在《庄园》 (1907年)、《友爱》(1901年)和《殷红的花朵》 (1913年)等作品中寻找。《庄园》描述乡间大宅生活,其中的本戴斯太太或许是高氏笔下最精致的女性形象。她是位完美的毫不做作的女性,经历着有限度的小悲剧。那些真正的高尚天性每每总是被这样的悲剧所纠缠,注定要被传统的枷锁拘束、甚至毁灭。《友爱》中以混有同情与讥讽的严谨笔触展示了一位社会良知的半吊子的牺牲者,一名审美家。他因伦敦无产者大众的苦难而感到不安,却不能取断然步骤,将自己的利他主义冲动付诸行动。在这部中我们还见到了独具创意的老斯通先生,一个总是在夜空下无休止地独自的乌托邦梦想家,他实在是高氏笔下最令人难忘的类型之一。我们也不应忘记《殷红的花朵》,它可被称之为是由高明的乐师演出的一阙心理奏鸣曲,依据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和忍从态度奏出种种变调。甚至在短篇中高尔斯华绥也常常能通过具有图画般直观效果的明暗对比引发读者的感情呼应。当浸透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叙述变得异常生动时,他能在短短几页中打动读者,比如他在《质量》中讲述那个德国鞋匠的朴实的经历时就是如此。那个短篇写的是优秀传统技艺如何在与廉价工业品竞争中绝望地挣扎。

高尔斯华绥的叙事艺术诉诸于教育和正义感,往往对当时的生活见解和思想习惯有所影响。他的剧作也是如此。它们经常直接地参与社会讨论并至少曾在一个领域——即英国的监狱管理——中引发了明确的变革。在他的剧作中,异常丰富的思想与高度的机智和技巧相结合,造成出色的剧场效果。剧中所体现的意愿倾向总是公正的并富于人情味。在《森林》 (1924年)中他揭示了冷酷的贪欲如何为了获取钱财而利用英国人的征服全球的英雄主义思想。《展览》 (1925年)则通过一个家庭悲剧表现了个人在新闻界面前的无能为力:报纸的野蛮的好奇心像一部耳聋的机器一样无节制地运转,甚至无法找到对其恶劣后果负责的人。

《忠诚》的题材有关荣誉:忠诚被检验,它在家庭、企业、职业和国家等不同的领域里的运作都一一受到不偏不倚的考察。这些和其他剧作的长处在于它们的逻辑结构和非常集中的行动,有时它们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诗情氛围。这里我特指的是《鸽子》(1912年)和《一点爱意》(1915年),尽管它们在舞台演出时并未大获成功。总的来说,虽然高尔斯华绥的剧本在艺术上比他的稍逊一筹,但它们同样明确地映证了他是多么强烈地执着于他早年对自由的向往,当年雪莱曾为那自由理想插上翅膀并点燃曙光的火焰。即使在高氏的比较冷静的作品中,他也是种种精神和物质的压迫的坚定反对者,是一个憎恨冷漠无情、要求公平行事的敏感的人。

在技巧方面屠格涅夫是他最早的老师之一。像那位迷人的俄国作家的作品一样,他的中也有一种明确的音乐美,能够抓住并保持人的隐秘的感情。他的直觉从不失误,以至他可以只稍作隐射或仅仅留下半个提示。还有他的独具特色的讽刺,甚至笔调也与其他作家不同。讽刺各不相同。有一大类是否定性的,有如是炉火早已熄灭的冷房间里窗户上的白霜。但也有一种亲近生活的讽刺,来自于热忱、关切和人情味。高尔斯华绥的讽刺就是这样。他的讽刺似乎面对罪恶的悲喜剧发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必然这样,是否有什么补救方式。高尔斯华绥有时甚至让自然参与关于人的种种讽刺戏剧,让风、云、花香和鸟语强调的苦痛或甜美。借助讽刺,他每每成功地唤起人们的心理想象,而这永远是理解和同情的最好的同盟。

高尔斯华绥曾把他的艺术座右铭归纳为和谐,匀称,均衡。这些表达了他的思想的天然特色,表达了一种精神追求。也许是因为太难于实现,这种理想如今常常被怀疑。这位诗人曾长久地严厉抨击典型的自立自足的绅士,然而我们很快就发现他本人无疑给古老的绅士观注入了新生命,使它与切近的人生及不被拘束的美感本能保持联系。艺术家高尔斯华绥身上得到充分发展的那些性情特征在英语中正是用与“绅士”同词根的“温文”一词表达的。这些特点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因而也是对我们的时代的文化贡献。

令人遗憾的是,高尔斯华绥先生身体欠安,今天不能如其所愿来这里亲自领取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将由英国的代表克拉克·科尔部长代为领奖。

现在请部长阁下接受瑞典国王陛下颁给贵国著名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

四、评论界对约翰·高尔斯华绥获诺贝尔奖的反应:

并非各方面的人都能像诺贝尔奖委员会那样看待高尔斯华绥的作品。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正在为洞察人的原动力提供新的方法,像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吴尔夫这样的作家都在把创作的中心从外部客观世界转向内心主观世界。尽管事实上高尔斯华绥作品的现实主义确实表现了一种现代倾向,但他们还是认为他的直接叙事的作品已经过时了,差不多还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老套套。当高尔斯华绥获奖后7个星期多一点就与世长辞时,弗吉尼亚·吴尔夫便不客气地发表议论说:“那个自以为了不起的老顽固”死了。

吴尔夫认为高尔斯华绥同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之间的这一代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像吴尔夫这样突兀的人是极少数,但她的看法却有代表性。《新共和》周刊评论说,对高尔斯华绥的赞誉“来得太晚,以致没有什么时代意义了。有些作家不能及时被承认,日久天长,会为人所忘,高尔斯华绥先生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那些比高尔斯华绥更多地亲身经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创伤的人,对高尔斯华绥作品中所描述的客厅势利行为以及因实利主义而造成的人类感情的麻木,并不感兴趣。人在战壕里,财产算不了什么。现代世界比起高尔斯华绥所描绘的那个世界,暴力更多而理性更少。《民族》周刊也认为:“他被同代人所淡忘……”

很少有人否认高尔斯华绥的成就,纵然有些人认为诺贝尔文学奖要是能在他能力最强、声誉鼎盛之时授予就好了。高尔斯华绥的人道主义应予以承认,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他对慈善事业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他讲究传统和礼仪,这使得人们把他看作是文学界的领袖。他本人未曾去寻求这种领导位置,不过他乐意在他关心的问题上牵头出面。诺贝尔奖承认了这一社会事实,还是令人高兴的。

当时,并不是人们认为高尔斯华绥不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过去时代的人,很多评论者认为,如果诺贝尔奖早一点授给他或者现在授给其他某个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现实的作家,那就好了。

······································

说行天下: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国外经典**的编剧(剧作家)的生平介绍!!

廊坊四中坐落在廊坊市安次区爱民西道南侧,教育局给出大致学区的划片范围是,金光道以北,铁路以西。而在这一区域中的新建楼盘主要有:康城·瑞河兰乔、远景·海德公园、馨视界·花城等。

 廊坊四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线、抓住三个侧重点:七年级开展“养成”教育、八年级开展“感恩”教育、九年级开展“励志”教育;依托班主任、班干部、家长、团委和学生会,实施精细化管理,开展多样化活动,着力构建教师培养体系、学生培养体系、家长培养三大德育工作体系。

印象派大师莫奈的详细资料?

约翰·高尔斯华绥生平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年——1933年),英国家、剧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867年8月 14日,高尔斯华绥出生于英国萨里金斯顿希尔。除他之外,他的父亲约翰和母亲布兰奇·贝利·巴特利特还有另外三个孩子。高尔斯华绥曾在伦敦附近的著名私立男子公学哈罗公学就读,因足球踢得好和善于越野赛跑,他在该校赢得了荣誉。而后,他进入牛津大学新学院攻读法理学,1889年他的学习成绩名列第二。1890年,他取得了律师资格,但他没有兴趣去积极从事法律工作。在以后的几年里,他周游世界,部分原因是为了学习海洋法,部分原因是接受其父亲的力劝——逃避一桩不适当的爱情纠葛。在旅行期间,他首先遇到了约瑟夫·康拉德,此人以后成了他的朋友和文学导师。1895年,高尔斯华绥返回伦敦时,他和堂兄亚萨·高尔斯华绥的妻子艾达间的爱情有了发展。艾达和亚萨不和,但和高尔斯华绥倒是情投意合。在艾达的鼓励下,高尔斯华绥决心从事专业写作。

高尔斯华绥的父亲是一位带着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特征的道德家,也是高尔斯华绥的经济支柱,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同亲属之妻胡来,他不能让离婚和再婚之事发生。因此在他的堂兄1904年死去之前,高尔斯华绥同艾达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隐蔽状态。1905年,艾达和高尔斯华绥这对情人终成眷属。他们成婚的那一天正是前一年艾达和亚萨离婚的那一天。随着感情生活的稳定和事业的确立,高尔斯华绥便专心致力于写作和其他改革事业。财富有了独立,搞写作、耗时于自己所选择的工作,他就有了不考虑商业意义的自由,他一直过着英国中上流社会人士的富裕生活。除了文学创作,他还花费时间,用文章和金钱来支持多种慈善事业。他支持资助的包括反对戏剧检查制度、废除牢房中的单独拘禁、不得虐待动物以及战争中禁用飞机。他特别关心“笔会”的工作,“笔会”是个国际性的作家组织,他本人是创始会员并担任了第一任会长。他生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捐赠诺贝尔奖金,用于建立“笔会”信托基金。

高尔斯华绥几乎每年都要出游,他经常出访欧洲大陆和美国,奥地利是他最爱去的地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年事已高,不能服役,就将自己当时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战争机构,并在法国的一个医院里服务了将近6个月。战争结束后,高尔斯华绥继续过着写作和旅行的生活。

尽管拒绝了1917年授给他的爵士头衔,高尔斯华绥还是赢得了众多的荣誉。他拥有曼彻斯特大学(1927年)、剑桥大学(1930年)、牛津大学(1931年)、普林斯顿大学(1931年)的荣誉学位。1929年,他还获得过殊功勋位。

差不多在谢世前两年,高尔斯华绥的健康状况就开始恶化了,因为怕艾达焦心,几乎到病危时他才找医生看病。1932年,病情已不容再被忽视,脑瘤终于被诊断出来。高尔斯华绥未能去瑞典接受诺贝尔奖。1933年1月 31日,在颁奖后不到两个月,他就在汉普斯特德格洛夫洛奇与世长辞了。

二、约翰·高尔斯华绥的文学历程:

在他律师的父亲坚决要求下,高尔斯华绥学了法律,这样就使他从事文艺创作相对晚了一些。直到30岁时,他的第一本书——短篇集《天涯海角》(18年)才出版。尽管到了这个时候,而且又有他的未婚妻艾达和朋友约瑟夫·康拉德的鼓励帮助,但是发表《天涯海角》时,他还是用了约翰·辛约翰的笔名,其他几本书,包括最初的两部《乔斯林》(1898年)、《洛宾别墅》 (1900年),也是用的这个笔名。

高尔斯华绥开始写作时,深受伊凡·屠格涅夫和居伊·德·莫泊桑作品的鼓舞。爱德华·伽纳特对他的影响更为重要。伽纳特是名气不大的文学界人士,也是一位非常好的编辑。他是高尔斯华绥的朋友,也是其作品的评论人。他曾尽了很大努力,指出高尔斯华绥作品的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法利赛人岛》(1904年)是高尔斯华绥的第一件真正有创见的杰作,也是他头一回用自己的真名发表作品。里的主人公谢尔顿出身名门,他想通过帮助一个流浪汉使之变得有出息来实现自己的一个理想主义愿望。然而,与皮格马利翁神话相反,流浪者飘然离去,仍然固守原来的生活。这便使得谢尔顿醒悟了过来,而且也不能继续自己原来的那种生活了。

当高尔斯华绥创作开始取得成功的时候,艾达和爱德华·伽纳特开始力主其尝试戏剧创作。尽管高尔斯华绥表示不愿意,他的第一个剧本《银匣》还是在1906年由哈利·格兰维尔·巴克和J.E.韦德雷纳在宫廷剧院上演了。虽然这出戏被评论为有点情节化了,但总的来说观众还是很欢迎。这个剧本只不过是他很多成功的剧本中的第一个。当他的第二个戏剧《欢乐》(1907年)使人普遍感到失望时,他的描写劳资纠纷中互相冲突人物的剧本《斗争》(1909年)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抨击英国法制的剧本《正义》(1910年)对减少单独监禁产生过作用。作为一个勤奋的作家,在三十多年里,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剧本以外,他还创作了很多其他戏剧,其中《忠诚》(1922年)是最受欢迎的,可被证明为是最好的一个。《忠诚》表达的主题是:一个为社会习俗包围了的人,应当去嘲弄习俗,而不是被习俗所恼——这是高尔斯华绥喜爱的主题,也与他自己对待爱情生活的态度很相像。《》(1920年)和《脱逃》(1926年)也受到了好评,且具有明显的商业效果。

尽管在戏剧上取得了成功,但高尔斯华绥的声誉还是在于他的。使他成名的那本书是《有产业的人》(1906年),和第一个剧本同年出版。福尔赛之家是他落笔的中心。他的目的是要展示财产的破坏作用,表明僵硬固守社会习俗会产生令人惊愕的后果。他有力地将自己所属的那个阶级的形象在镜子中亮出,指出它的弊端所在。在这本书里,索姆斯·福尔赛之妻艾琳,同丈夫堂侄女的未婚夫坠入了爱河。为了求得报复,索姆斯使男方在经济上破产,而不顾艾琳的热望让她固守原来的婚姻。他的情敌死后,索姆斯剩下的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其他方面也失去了很多东西。在《有产业的人》一书中介绍的其他家庭成员包括福尔赛家族之长——中产阶级坚定可靠的代表人物老裘利安,以及喜爱艺术而不喜欢经商、最后告别家庭的小裘利安。

《有产业的人》是福尔赛家族系列的第一部。高尔斯华绥原先并没有打算写长篇家世,它的问世与其说是作者自己的意愿,倒不如说是出版公司促成的结果。在战后的几年里,对当时的人来说,传统世界失去的东西看起来比实际的要多,高尔斯华绥在他作品里那些反应迟钝的中产阶级的品性中,开始发现越来越多的优点。随着作者本身的成熟,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变得丰满和真实可信,这同《有产业的人》中只有狭隘占有欲的索姆斯的情况有所不同。

高尔斯华绥第一个三部曲的后两本是《骑虎》(1920年)和《出让》 (1921年)。第二个三部曲《现代喜剧》包括《白猿》(1924年)、《银匙》(1926年)和《天鹅曲》(1928年)。《—章的结尾》(1934年)是他的第三个三部曲,把写作重心转到了查尔威尔之家,福尔赛之家则变为次要的了。这个三部曲由《姑娘在等待》(1931年)、《开花的荒漠》(1932年)和《在河上》(1933年)组成。人们对《一章的结尾》的评价远没有前两个三部曲高。

高尔斯华绥的声誉显然是建立在对福尔赛家史的描绘基础上。他的塑造福尔赛家族人物形象的作品不仅是讽刺文学,也是社会历史,作者极善于捕捉他那—代人的本质。随着他所依据的人物儿的演进,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变得鲜明逼真,更富有情感。当高尔斯华绥在研究人的原动力时,他取简单、直接的方式进行,而未试用20世纪初开始风行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回顾起来,他的研究方法虽然原理简单,但并未显得不妥。能够像高尔斯华绥那样将社会历史溶进使之成为多彩的艺术精品的作家是不多见的。

有关福尔赛之家的书只不过是高尔斯华绥文学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他的全集约有30卷。《庄园》(1907年)是《有产业的人》的续篇,这本书可能要算是福尔赛家世系列之外最好的了。在《贵族之家》(1911年)中,他嘲弄了上流社会,不过没有像对他更为熟悉的中流社会的讽刺那般成功。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乔治·萧伯纳那样的激进分子比起来,虽然高尔斯华绥更多地算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但他对社会习俗也很不满。这一点从他的和戏剧里可以明显地看出。高尔斯华绥还写了很多文章和小册子,倡导他所信仰的各种事业。

高尔斯华绥的创作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不大,尽管他也亲身受到冲击。他将大战期间三本和一个剧本的全部稿费捐给了战争机构和退伍军人安置部门。战争时期,他的作品少了一些,这不仅是因为他对时局感到担忧,也因为他和他的夫人接受了军训,并于1916年至1917年的冬季在法国的一所军人医院里差不多工作了半年。在短期内,他还为残废军人编过一份期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拒绝接受爵士封号。

战后的十多年里,高尔斯华绥写了几个最受人欢迎、最为成功的剧本和大部分关于福尔赛的书。《一章的结尾》完成于他的生命尾声之际,这是他的最后一部,死后才出版。高尔斯华绥也写了一些有关文学和自己最喜爱的事业的文章。他爱游历,这个嗜好差不多持续到去世。1933年1月 31日,他在伦敦汉普斯特区自己的寓所中,为其生命画上了句号。

三、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瑞典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安德斯·奥斯特林:

一种孜孜不倦而又磊落认真的创作欲不断地鞭策着高尔斯华绥。总览他的写作生涯,似乎是发展得非常顺利。然而他当初选定文学事业却并不是毫无阻力、一蹴而就的。用英国人的俗话说,他生来口含银匙,也就是说家境富裕,在经济上全无后顾之忧。他曾就学于哈罗公学和牛津大学,选学法律,毕业后没有真正从业,却到世界各地广为周游。他28岁时受到一位女性朋友的敦促,开始尝试写作。但这在他来说仅仅是玩玩而已。绅士们对写作的行业仍然怀着与生俱来的偏见,他似乎也未能例外。他以约翰·辛约翰为笔名发表了最初的两个故事集。这位初涉文坛的试笔者待己很严苛,不久就把这两版的书统统收回了。直到他37岁时发表了《岛国的法利赛人》 (1904年),才真正开始了写作生涯。两年后《有产业的人》问世,初步奠定了他的声誉。这也是他的传世之作《福尔赛世家》的开篇。

在那部讽刺岛国法利赛人的里,高尔斯华绥日后作品的主要特征都已经初见端倪。描述一位英国绅士久居国外,淡忘了英国人传统的思想和感受方式,于是他严厉批评祖国的种种不是,他在英国火车车厢里邂逅逢迎的一个比利时流浪汉也在旁火上加油。结果这个外国人大大地影响了他的命运。当时高尔斯华绥本人也是刚刚归国的世界公民,他和萧伯纳一样,打算和旧式资本主义贵族社会大战一场。不过,那爱尔兰人主要是以机智为武器,而这位英国人则意在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想象。高尔斯华绥早期着力讽刺英国统治阶级的伪善自私,他后来的作品也继续发挥了这一主旨,只不过在各个作品中侧重有所不同罢了。他不倦地反对英国国民性中狭隘冷酷的方面。他坚持攻击社会罪恶,这表明他刻骨铭心地痛感世道不公。

他凭借着福尔赛这种人物类型,把矛头对准了上层中产阶级的富商,这些人还没有成为真正的绅士地主,可是却一心地仰慕他们,并本能地把众所周知的严格、镇静、自以为是、盛气凌人的理想绅士作为效仿目标。他们特别小心地防范那些危险的感情,但仍然免不了有时偶尔会出些纰漏,让扰乱了他们的生活,让自由在财产本能的世界里抢占了一席之地。美——这里由伊琳代表——不肯与“有产业的人”共同生活,索米斯·福尔赛作为有产业的人,对她的态度愤恨不已。他最后几乎成了一个悲剧人物。这第一部福尔赛是写人性的杰作,扎实有力而又独立成篇。说不准高尔斯华绥是否从一开始就想到了要给它写续集。不管怎样,待他再次着手写福尔赛时,已经事隔15年,世界大战的后果大大地改变了生活的远景。《有产业的人》得到了扩展,添加了《骑虎》(1920年)、《出租》(1921年)和两个作为插曲的短篇。至此《福尔赛世家》全部完成。但对该家族的青年一代人尚未作交代,高尔斯华绥觉得意犹未尽,接着写了结构完全相同的另一组三部曲《现代喜剧》,包括《白猿》(1924年),《银匙》(1926年)和《天鹅之歌》(1928年),及穿插其间的两个承前启后的短篇插曲。这两套三部曲是了不起的文学成就。家通过三代人的命运刻画了自己的时代,非常成功地把握了这一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说都是无比困难的题材。他的成就是英国文学中令人难忘的功绩,考虑到他作此尝试时欧洲大陆在这方面早有杰作在先,其努力可谓倍加可贵。

这部编年史式的的前景记述的是福尔赛家族的人的日常生活,是种种的个人际遇,冲突和生活悲喜剧。但在背景里可以看到历史的深色经纬线。每位读者都一定记得那一章——其中描述了索米斯和他的第二个妻子在一个阴沉沉的日子里站在海德公园围栏旁看维多利亚女王出殡,随后又简略地回顾了女王登基以来的这些年:“社会风气变了,习尚变了,人变得离猿猴更远了,上帝变成了财神——而财神爷被人捧得也自以为是上帝了。”在福尔赛系列中我们看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如何演变瓦解,直至我们的时代。第一组三部曲表现的是英国贵族与富豪融合的时期,描写了“绅士”观念的变化,这是急风暴雨之前的富人们的小阳秋。第二组三部曲被称作“喜剧”而不是“家族史”,描写一个新的英格兰的深刻危机,它面临的任务是把过去的废墟和战时的临时的兵营建设成将来的家园。人物的画廊丰富多彩,令人赞叹。强壮的生意人,任性的社交界女士,老派的三姑六姨,反叛的妙龄少女,出入俱乐部的绅士,以及政客,艺术家,儿童,甚至各种的狗——其中最后一项特别为高尔斯华绥所青睐——所有这形形的一切都在伦敦生活的全景图中出现,具体形象,栩栩如生。

一些情境重复出现,饶有趣味地记录了一个有某些特定遗传性格的家族命运中的兴衰波动。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高超卓异。起支配作用的则是社会生活的法则。

观察在这些中高尔斯华绥本人的观点如何逐渐演变,也是很有教益的。他最初激进地批评现存文化,后来评价事物时变得较为公允客观,最后取了更自由化的纯人道主义观念。对此人们常举的例子是他对索米斯的处理。索米斯是个标准的民族类型,起先被大加讥刺,后来描写的笔触里有了些尊重,尽管作者似乎不情愿,这尊重却渐渐增加,最终化作了真正的同情。高尔斯华绥充分运用了这一同情,他对索米斯这个人物的全面刻画是福尔赛家族史及其后代人的喜剧中最令人难忘的部分。人们很容易记住《天鹅之歌》中近结尾处的一个精彩情节;老索米斯驱车到了西海岸他祖先住过的村庄,借助一张旧户籍地图找到了当年福尔赛农场的所在地,如今那里只剩一块石头标志旧址。一条隐约可见的小路把他引到长满青草和金雀花的谷地。他迎着清新而猛烈的海风呼吸着,一时有些沉醉;他披上大衣,倚着岩石坐下陷入沉思。他的祖先可就是在这荒凉的土地上亲手建造了房舍?他们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么?他冥想着。先辈的英格兰在他眼前出现了,在那时的英格兰“用马驮运货物,很少有煤烟,烧的是泥炭和木柴,老婆永远不会离开你——也许因为她们办不到。”他坐了很久,沉湎在对于老家的种种感情中。“他的心被触动了,仿佛这荒凉地域的带盐味儿的独立精神仍然留在他的骨髓里。老乔里恩和他的父亲,以及其他叔叔们——难怪他们个个独立不羁,因为他们的血液里凝集着这地方的孤独和海边的空气,他们被这些渍腌得乖戾——不愿放弃,不能撒手,不肯死去。一时间他甚至似乎了解了自己。”

对于高尔斯华绥,索米斯成了静态的老英格兰的一个最后的代表。我们被告之说,他从不欺瞒,他的做派也许不堪忍受,但却是真实的.高尔斯华绥的写实主义以这种方式本份地向索米斯式的冷静平淡的尊严表示了敬意,而这一点被认为是他对人性评价的一个根本因素。随着时间流逝,随着冷嘲的怠倦的放纵行为变得越来越摩登,这位编年史作家发现,过去不被自己赏识的若干特征其实或许正是英国能够御敌拒变的秘密之所在。总的说来,高尔斯华绥的后期浸透着自我辩护的爱国情绪。同样的感情也表露于他对家和自然的描写中,作者以更温情,更焦虑的诗意表达这些,带着保护某种注定要失去的珍贵物品的惋惜之情。这可能是旧房间,过去人们曾在那里盘桓,仿佛要永世延续下去。这也可能是一处英国花园,那儿九月的艳阳照耀着青铜色的榉林叶和百年的老杉木篱墙。

时间不容许我再这样详述高尔斯华绥的其他作品,虽然它们在质量上常常是可以和福尔赛系列媲美的。后者的长处只在于它的史诗规模。作者的重要的成熟人物尤其应在《庄园》 (1907年)、《友爱》(1901年)和《殷红的花朵》 (1913年)等作品中寻找。《庄园》描述乡间大宅生活,其中的本戴斯太太或许是高氏笔下最精致的女性形象。她是位完美的毫不做作的女性,经历着有限度的小悲剧。那些真正的高尚天性每每总是被这样的悲剧所纠缠,注定要被传统的枷锁拘束、甚至毁灭。《友爱》中以混有同情与讥讽的严谨笔触展示了一位社会良知的半吊子的牺牲者,一名审美家。他因伦敦无产者大众的苦难而感到不安,却不能取断然步骤,将自己的利他主义冲动付诸行动。在这部中我们还见到了独具创意的老斯通先生,一个总是在夜空下无休止地独自的乌托邦梦想家,他实在是高氏笔下最令人难忘的类型之一。我们也不应忘记《殷红的花朵》,它可被称之为是由高明的乐师演出的一阙心理奏鸣曲,依据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和忍从态度奏出种种变调。甚至在短篇中高尔斯华绥也常常能通过具有图画般直观效果的明暗对比引发读者的感情呼应。当浸透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叙述变得异常生动时,他能在短短几页中打动读者,比如他在《质量》中讲述那个德国鞋匠的朴实的经历时就是如此。那个短篇写的是优秀传统技艺如何在与廉价工业品竞争中绝望地挣扎。

高尔斯华绥的叙事艺术诉诸于教育和正义感,往往对当时的生活见解和思想习惯有所影响。他的剧作也是如此。它们经常直接地参与社会讨论并至少曾在一个领域——即英国的监狱管理——中引发了明确的变革。在他的剧作中,异常丰富的思想与高度的机智和技巧相结合,造成出色的剧场效果。剧中所体现的意愿倾向总是公正的并富于人情味。在《森林》 (1924年)中他揭示了冷酷的贪欲如何为了获取钱财而利用英国人的征服全球的英雄主义思想。《展览》 (1925年)则通过一个家庭悲剧表现了个人在新闻界面前的无能为力:报纸的野蛮的好奇心像一部耳聋的机器一样无节制地运转,甚至无法找到对其恶劣后果负责的人。

《忠诚》的题材有关荣誉:忠诚被检验,它在家庭、企业、职业和国家等不同的领域里的运作都一一受到不偏不倚的考察。这些和其他剧作的长处在于它们的逻辑结构和非常集中的行动,有时它们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诗情氛围。这里我特指的是《鸽子》(1912年)和《一点爱意》(1915年),尽管它们在舞台演出时并未大获成功。总的来说,虽然高尔斯华绥的剧本在艺术上比他的稍逊一筹,但它们同样明确地映证了他是多么强烈地执着于他早年对自由的向往,当年雪莱曾为那自由理想插上翅膀并点燃曙光的火焰。即使在高氏的比较冷静的作品中,他也是种种精神和物质的压迫的坚定反对者,是一个憎恨冷漠无情、要求公平行事的敏感的人。

在技巧方面屠格涅夫是他最早的老师之一。像那位迷人的俄国作家的作品一样,他的中也有一种明确的音乐美,能够抓住并保持人的隐秘的感情。他的直觉从不失误,以至他可以只稍作隐射或仅仅留下半个提示。还有他的独具特色的讽刺,甚至笔调也与其他作家不同。讽刺各不相同。有一大类是否定性的,有如是炉火早已熄灭的冷房间里窗户上的白霜。但也有一种亲近生活的讽刺,来自于热忱、关切和人情味。高尔斯华绥的讽刺就是这样。他的讽刺似乎面对罪恶的悲喜剧发问: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必然这样,是否有什么补救方式。高尔斯华绥有时甚至让自然参与关于人的种种讽刺戏剧,让风、云、花香和鸟语强调的苦痛或甜美。借助讽刺,他每每成功地唤起人们的心理想象,而这永远是理解和同情的最好的同盟。

高尔斯华绥曾把他的艺术座右铭归纳为和谐,匀称,均衡。这些表达了他的思想的天然特色,表达了一种精神追求。也许是因为太难于实现,这种理想如今常常被怀疑。这位诗人曾长久地严厉抨击典型的自立自足的绅士,然而我们很快就发现他本人无疑给古老的绅士观注入了新生命,使它与切近的人生及不被拘束的美感本能保持联系。艺术家高尔斯华绥身上得到充分发展的那些性情特征在英语中正是用与“绅士”同词根的“温文”一词表达的。这些特点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因而也是对我们的时代的文化贡献。

令人遗憾的是,高尔斯华绥先生身体欠安,今天不能如其所愿来这里亲自领取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将由英国的代表克拉克·科尔部长代为领奖。

现在请部长阁下接受瑞典国王陛下颁给贵国著名作家的诺贝尔文学奖。

四、评论界对约翰·高尔斯华绥获诺贝尔奖的反应:

并非各方面的人都能像诺贝尔奖委员会那样看待高尔斯华绥的作品。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正在为洞察人的原动力提供新的方法,像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吴尔夫这样的作家都在把创作的中心从外部客观世界转向内心主观世界。尽管事实上高尔斯华绥作品的现实主义确实表现了一种现代倾向,但他们还是认为他的直接叙事的作品已经过时了,差不多还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老套套。当高尔斯华绥获奖后7个星期多一点就与世长辞时,弗吉尼亚·吴尔夫便不客气地发表议论说:“那个自以为了不起的老顽固”死了。

吴尔夫认为高尔斯华绥同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之间的这一代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像吴尔夫这样突兀的人是极少数,但她的看法却有代表性。《新共和》周刊评论说,对高尔斯华绥的赞誉“来得太晚,以致没有什么时代意义了。有些作家不能及时被承认,日久天长,会为人所忘,高尔斯华绥先生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那些比高尔斯华绥更多地亲身经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创伤的人,对高尔斯华绥作品中所描述的客厅势利行为以及因实利主义而造成的人类感情的麻木,并不感兴趣。人在战壕里,财产算不了什么。现代世界比起高尔斯华绥所描绘的那个世界,暴力更多而理性更少。《民族》周刊也认为:“他被同代人所淡忘……”

很少有人否认高尔斯华绥的成就,纵然有些人认为诺贝尔文学奖要是能在他能力最强、声誉鼎盛之时授予就好了。高尔斯华绥的人道主义应予以承认,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赞同。他对慈善事业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他讲究传统和礼仪,这使得人们把他看作是文学界的领袖。他本人未曾去寻求这种领导位置,不过他乐意在他关心的问题上牵头出面。诺贝尔奖承认了这一社会事实,还是令人高兴的。

当时,并不是人们认为高尔斯华绥不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过去时代的人,很多评论者认为,如果诺贝尔奖早一点授给他或者现在授给其他某个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现实的作家,那就好了。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莫奈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觉。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人物简历

184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5岁时搬离巴黎,随家人居住在勒阿弗尔(LeHre)。 1850年代-在绘画上受到启蒙,于1859年回到出生地巴黎正式学习绘画。 1860年代-在阿尔及利亚服完兵役之后,与相当多的知名画家结为朋友,在法国到处写生绘画。 1870年代-结婚生子之后,扩大了旅行的范围,也扩大了绘画灵感的来源。1870年代是他开始印象派推动的重要十年,在这十年中印象派举办了4次联合画展。莫内都有参加。1879年是莫内伤心的一年,他的妻子卡米耶去世,留下1岁的次子和12岁的长子。 1880年代-莫奈最后一次参加印象派联展是在1882年,1884年之后他开始周游列国,拜访了伦敦,美国等地。 1890年代-莫奈开始专注而且持续的以睡莲主题创作, 1900年代-莫奈的视力开始出现问题,但他仍继续绘画,而且还在画睡莲,越画越大。 1910年代-莫奈遭受第二任妻子在1911年去世,1914年长子去世的打击,视力也急速恶化。讽刺的是,莫内到此时才算是成功画家,作品开始受到国家收藏,并有钱建了大型画室。他开始画大型的睡莲壁画。 1920年代-莫奈的晚年仍持续创作,这个时期他的重心放在罗浮宫即将展出他的睡莲作品,仅管视力越来越差,已经接近失明,他还是画到1926年12月5日去世为止。

代表作品

印象·日出Impression,Sunrise 鲁昂的圣母院系列RouenNotre-Dame 睡莲系列Waterlilies 生平简介 莫奈是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印象主义大师中最有影响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岁的漫长人生始终如一的将创作热情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其他的印象派画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像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派八次画展却被视为印象派的领袖和奠基人的画家马奈:而擅长于画人物的雷诺阿在他的艺术人生中,前期和后期是从事印象派探索时期,中间十几年的时间里,则将热情转向了古典主义。 1874-1886年间,巴黎举办了八次印象派画展,毕沙罗参加了每一次画展,他曾说:“我的一生与印象主义的是完全符合的。”而莫奈第五、六次和最后一次均未参加展出。由于在这三次展览中的作品已经有悖于原来的创作手法。为了坚持信仰,莫奈拒绝参加展览以示反抗。这是他始终如一的坚持印象派信条的表现,也是莫奈在印象派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原因。 莫奈常常可以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其魅力。他观察景物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他可以就同一处场景画出十几幅作品。如《谷堆》《睡莲》等。而这仅仅是为了表现同一场景的不同天气、光线下的不同表象,这是其他画家很难做到的。 莫奈像个隐士,有时有很强的孤独感。这一方面由于他的性格使然,他生性沉默寡言,喜爱思索:另一方面,因为他是印象派中的先行者,当他不得不单枪匹马奋力前行的时候,自然有一种寂寞寥落的感觉。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翁费勒的塞纳河口》

此画是1865年的官方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感觉”。这表现出官方对人们很喜欢这幅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画表现了丰富的中间调子和那种暗淡、沉着的色阶。向深处展开的空间,通过河岸线而处理得十分成功按照传统,河岸线标志着中景和远景。在这幅画上,出于莫奈自己的东西,就是表现在前景水的笔触和云的笔触上的“颇能吸引观众的大胆感觉”;这些笔触加强了画面的传统效果。 睡莲.水上景色

《日出·印象》

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 “印象·日出”。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 日出印象

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此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为“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这幅画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圣日尔曼·俄塞罗瓦教堂》

这幅画对于他未来风格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意义。此画是他从罗浮宫的一个阳台上画的,这幅画是要表现树叶上的反光。并排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空气的振动,依靠这些笔触的结合而取得了绿**的光和绿黑色的影的生动效果。这里的用笔方法已经是印象主义的了,但色彩还不够透明,甚至蓝色的阴影也还是浑浊的;它们画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颤动的树叶相比之下显得过于密集了。画中没有整体的形象,但树叶的画法却给我们透露出一点莫奈的色彩理想来。 埃普特河岸的白杨

肖像《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

这幅肖像引起了争论,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马奈的肖像画相媲美。这幅肖像充分显示出了莫奈的个性:他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以及这个女人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颤动的光都赋予整幅画特殊的说服力;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动力感和生动性。这里的画面基本上是根据一幅照片安排的,这说明莫奈并不介意使构图服从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来也该使莫奈想到空间的深远效果的,然而,莫奈对此也并未介意。但这幅油画缺乏色调效果:光线和阴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据的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光线不能渗透人体,不能成为形的实体。大片固有色起了过多的作用。所有这些合在一起,与其说是真实表现了所见的事物,不如说是一种公式,但这种公式正是一个空前大胆的纲领。这一纲领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线便将渗入中间调子,生命也将渗透每一个笔触,而整体的统一也就将要形成,那时,艺术就会变得花团锦簇,印象主义就要完全成熟了。 圣拉撒路火车站

《圣拉查尔火车站》

每一个研究莫奈创作活动发展的人都会发现,如果说最初的命运促成了莫奈的发展趋势,那么后来就是他自己创造了他的命运。之所以莫奈成为“印象主义”风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认为“班首”,是因为莫奈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从所周知,印象主义意味着感觉和观察方式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绘画,而且改变了雕塑、音乐、文学,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没有失去影响力,仍然改变着我们。绘于1877年的“圣拉查尔火车站”是一幅表现巴黎火车站的画,这是一个日常生活场面的实际“印象”。莫奈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莫奈相信光线和空气的神奇效果是最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画面的调子和色彩,这幅画出色的表现了力量、空间、对比和运动。

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视觉观察方面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视觉观察是天才的、创造性的、非凡的,可是在这种观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他所看见的东西同他所感觉和他所想象的东西之间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莫奈在1874-78年间在阿尔让特依所画的一些画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如创作于1872年的“阿尔让特依的帆船”。在这幅图里中间调子代替了色彩对比,但不是借了色彩的混合,而是通过形成一种光的综合作用的色彩分解或组合。黑色已不再出现于画家的调色板,剩下的只是造成明与暗的光谱色彩,它们形成了形的实体。统一的色彩风格很自然地遍及整个画面:远景和近景,物体、水和天空,把这一切改造成为一种美妙动人的景象,而浑然一片、不分层次的空间,则把这远景和近景联成一个整体。紫色和**的调子同河水和天空的蔚蓝色交织在一起,这些颜色的调子差别把这些自然现象区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平静如镜的河面,仿佛就成了天穹的基础。几何学的已被忘却;它已让空气的不断运动代替了。每一种颜色单独看来十分柔和,它们的整体却又是强烈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天边焰火弥漫,白昼即将消逝的图景,一条大帆船静静地停在一片灰色的半阴影之中。这是一个幻想家的直观,在这烟雾缭绕、夕阳西下、一片忧郁的气氛之中,莫奈仿佛就是那光的生命,直接参与着它的逐渐熄灭。这是莫奈创作中的丰收时期,是他创作了色彩的。

编辑本段后世影响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创始人非马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应该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营养。 还要提及的是印象派的理念、技法,本是基于现实的观察而提出的,但是,由于热衷于描写光与色,甚至将其神秘化,从而出现了不顾及现实物象的倾向。莫奈曾说过:作画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兰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因此,就出现了画家的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或只是局限于表达在一定条件下,景物着光给画家留下的瞬间印象上。因此,就有可能导致只抓住了细微的变化,而失去了解对全局的把握;只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层次,而忽略了景物形体的后果和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