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忠祥动物世界解说词开场白(2)

2.《航拍中国》第二季中的海南是怎么描述的?

3.南海明珠海南岛是说明文吗

4.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解说词(摘要)

赵忠祥动物世界解说词开场白(2)

海南景点解说词-海南名胜景点解说词

赵忠祥动物世界解说词(四)

 人,这种长有四肢,双足着地,直立行走的动物,难以确定它们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也无法说清它们是怎样降临于大地之上的。一部分人深信自己是由一个万能的神-----上帝,依照自己的模样用泥捏造出来的;还有一些人运用它们那超越其它动物许多的思维能力,冥思苦想,最后推断出人是在一个相当相当长的时间里,由最聪明的猴子变成的。

 人的四肢并不发达,它们既没有狮子、大象、犀牛、河马的雄健强悍,又不如豺、狼、虎、豹的凶猛敏捷,虽然其残忍的心性比这些动物有过之而无不及。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能力是极其低下的,这就决定了它们必须得群而聚居。原始的人们依*血缘关系以氏族公社为单位过着群居杂交的生活。随着人类与大自然抗争能力的逐渐提高,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原来各个单一的氏族公社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在共同的劳作和彼此的交往中,人们创造了语言发明了文字,用来表达它们的思想和情感。相同或近似的语言文字使不同血缘不同种族的人群组织逐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具风貌的民族建立形态各异的国家。所以,在地球的不同区域里,不同的种族、民族和国家就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和文明。

 人类生活在一个相当巨大的和极其复杂的组织结构当之中。在人们最初建立的王国里,原来的部落首领成为国王,于他的臣民有着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权力。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人类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组织结构,国王的称谓被以后的皇帝、总统、首相、元首、、等代替,虽然他们手中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但是作为执政者,他们的决策仍然在一定的时空内对其所属臣民的命运产生强而有力的影响。

 人,这种动物,既不能在天空中飞翔,也不擅长在陆地上奔跑,更不能象鱼儿一样长时间地潜伏生活在水中,甚至在他们光滑身体表面上那一层细微的毛发,都不足以抵御冬天的寒冷。可他们却自以为是凌驾于地球上其它生命之上的高级动物。也许是因为它们长有一个高度发达极其复杂的头脑,有一套任何种类的动物都无法比拟的神经系统和思维能力,用人类自己的话来说,那叫智慧。

 其实,人类和其它任何种类的动物一样,有饥饿感,每天得按时进食3---4次,甚至更多,少吃一顿就饿得发慌,没着没落,欲疯欲狂。人类自己的经验表明,雄性人和雌性人忍耐饥饿的最大限度分别是5天和7天,超过了这个限度,很少有人能逃脱死亡的厄运。

 人类还和其它动物一样,遇寒知冷。最初的人们每在严冬到来之际,就用一些植物的宽厚叶子,或剥下一些动物的柔软皮毛,缠裹在自己身上,御寒取暖,维持生命。一些倒霉的小动物在没有被人剥皮之前,就被人运用它们的智慧给杀死了。

 人属于哺乳类动物,生命的繁衍是通过雄性人和雌性人的性-交活动进行的。人类的性-交活动并不象有些动物那样是有季节性的,他们是什么时候都可以,什么时候都需要。当一个人有了性能力之后,便被同类认可是一个成年人,如果不能及时地找到性-交对象,此人极易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变-态,成为危害人类社会的危险因素。

 人类在度过了最初的群居杂交生活之后,便开始用婚姻来固定每个人的性-交对象。通过婚姻,人们组建家庭,家庭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本细胞单位。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婚姻制度和习俗观念,一旦有谁超越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婚姻制度的轨道,很可能就会造成家庭破裂,酿成悲剧,使人类社会产生不安定因素。

 人类的性-交活动除了象其它动物一样是出于本能的行为,以繁衍后代延续生命之外,另一个因素就是它们通过性-交求得自身肉体和精神的最大欢愉和满足。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性-交的结果,可有些人却偏偏美其名曰是爱情的结晶。爱情,可能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极复杂和妙不可言的精神活动和情绪感觉。身陷爱情旋涡里打转的人的行为是非常奇特古怪的,人类编造了许多优美的、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欺骗那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其实真正拥有爱情的性-交伙伴并不多,自以为有了爱情的人也很难说清楚所谓的爱情是什么,他们被这种病态般感觉折磨的痛苦不堪,仿佛置身于炼狱当中,直到他们逐渐明白了自己不过是运用所谓的智慧参与了一场争夺性-交伙伴的游戏而已。

 地球,这个倾斜悬挂在茫茫宇宙之中的一颗微不足道的小小星球,自从出现了人类之后,它的面貌就日新月异,面目全非。人类中的某些智商最高的人群---科学家们,运用它们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和改变着整个地球。没有什么动物比人类更聪明,更能创造和更能享受。它们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地让自己生活舒适安逸,从而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建设者。人类为自己修建高楼大厦、公路桥梁,它们还发明了火车汽车、飞机轮船和火箭大-炮,这些东西或在陆地上奔跑,或在天空中飞翔,或在水中游动,或可成为同类的利器。这些发明创造弥补了人类自身的先天不足。

 在人类的生活中,它们摘取某些植物,利用这些植物纤维纺织成布,缝制成衣穿在身上,一则用来抵御严寒,酷暑,二则标志自己在同类当中的身份地位。

 人类还驯服和饲养了很多种类的小动物,最终的目的是杀死它们,然后用它们的骨肉调制成精美可口的食物,供自己或其它人来享受。有些动物的皮毛身骨还被人加工成皮衣皮帽,穿戴在身,或做成精致的工艺品摆放在居室里,来显示自己的卓而不群和独特情调。

 有的人还把珍珠、鸟粪和其它香料搅和在一起,调制成各种各样的化妆品,雌性人对此尤其喜爱,她们把这种东西涂抹在脸部,做出各种妩媚姿态向异性卖弄风韵,希望得到更多的爱慕和追求。也许她们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性-交伙伴,人类自己称之为丈夫的那个家伙。

赵忠祥动物世界解说词(五)

 海南岛是位于中国大陆南端的一个海岛,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那里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每年都能吸引大批有俩糟钱的游客动物们前来观光,特别是春节的时候,游客纷纷从遥远的寒冷北方飞来,一群一群地在这里做短暂休息。海南匪人族深知这一点,它们提前做好了准备,打算好好享用这场饕餮盛宴。

 导游是极其灵敏而狡猾的动物群体,它们善于伪装自己,它们的导游证保护色可以让它们能够隐藏在游客内部,由于伪装得很亲近,游客们大多不去提防它们,甚至有些游客动物还在为争取到与雌性导游的交配权而努力着。在不经意间,导游用地方性鸟语向它们的同伙发出信号,通报猎物的数量和位置。这时游客只是醉心于眼前的景色,根本没有察觉到危险... ...已悄悄将临。

 试探性出击的是的哥司机类食肉猛禽动物,它们的热情一点也不亚于导游,它们游说的本钱是地方熟,可以联系到好的宾馆、餐厅。几个猎物被说动了心,离开队伍,坐上了出租车,向着他们梦中的香格里拉飞驰而去。

 全面围攻猎物的任务落在了黑摩海蛇族的身上,它们有土狼般的贪婪,又有密切的配合,如果哪个游客发现出点端倪想要反抗,它们会集体攻击这个猎物,直到它无力反抗为止。在黑摩族的驱使下,猎物被赶到了宾馆、餐厅、大排档等组成的围场,真正的杀戮才刚刚开始。

 宾馆是猎物暂时的栖息地,兽人老板早已闻到了血腥味,它们把房价拉了起来,五千、八千、一万,它们痛痛快快地下了刀子。游客动物们没办法,想付出点代价也可以。但他们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安逸。

 游客猎物开始寻找食物了。餐馆的战略是伏击,杀个措手不及。看见一条鱼,刚一问价,伙计马上捞出来摔死,11斤,6000元;三个菜,4000元;八个人,9000元只见血水横流,尸横遍野。谁都不会错过这场盛宴的,卖水果的山魈人来了,卖水晶的水鬼人来了,卖茶叶的蜘蛛人来了,卖工艺品的海鳗人来了它们有的围堵冲出重围的猎物,有的捡食着残羹剩饭

《航拍中国》第二季中的海南是怎么描述的?

海南,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南端,它连带着南海众多岛屿,囊括了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1/4的广阔海域。南部的南沙群岛界定了中国最南的国界,北部的琼州海峡隔开了海南岛与大陆。

我们的旅程从北部开始,探索火山如何塑造岛屿。从古老的渔村到度天堂博鳌镇,不断变化的风景里, 蕴藏着海南更新迭代的故事。离开现代都市,进入中部山区,除了蓝天碧海,海南还有另外的色彩。

海南岛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充满挑战的智力游戏。为温饱开辟的 盐田,为速度而飞驰的列车,为探索而升腾的火箭,古老和新兴的科技轮番登场。南海的旅程令人向往。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往日起伏的海面仿佛被熨平,大海变得安静。飞行在这片秘境之上,我们可以听到大海平缓的呼吸。中国,从未忘记根在何处,也从未停止向远方眺望。

南海明珠海南岛是说明文吗

是。南海明珠海南岛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严谨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

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解说词(摘要)

第一集《雪泥鸿爪》

一道美食,蕴藏生活智慧。东坡肉It's very delicious。

明月几时有。一首词,传唱大江南北。一种人生态度,凝结幸福生活的秘诀。

一提到苏东坡,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近千年来,他的形象,不断地被呈现、描绘和刻画。

人们诵读苏东坡的文章词赋,临摹他的书法,谈论他的生平轶事。

他是永不过气的偶像,追随者不分老幼跨越古今,是什么铸就了苏东坡的魅力,让人们对他喜爱至今?

崛起于才华一考成名

公元1037年,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民间传说,就在这一年,眉山一座原本郁郁葱葱的大山,不知为何,突然花草凋零树木枯萎。

今天的三苏祠,曾经是苏家的老宅。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位从这扇门里走出来。他们就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公元1056年春天,苏东坡平生第一次,离开了生活近二十年的故乡眉州。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前往汴京参加科考。

苏东坡最大的一个,就是他父亲带着他去考进士那一年,遇上当年考试的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

阅卷时,欧阳修读到了一篇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他拍案叫好,打算把此人取为第一。欧阳修估计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给自己的学生第一名不太好,给个第二名吧。

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非曾巩,而是苏东坡。

欧阳修说,他(苏东坡)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自己经常读他的文章冒汗,他说三十年以后,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

在文人地位极高的宋朝,苏东坡二十岁高中进士。三十岁时,他已成为名头最响亮的大文豪。

跌倒于才气牢狱之灾

苏东坡入仕之初的宋仁宗年间,表面的太平之下,掩盖的是积贫积弱的王朝。

宋仁宗去世后,宋神宗即位。他任用王安石实行改革,力图自强,这就是王安石变法。

别有企图的官员混进变法机构,新法没有起到正面效果。朝廷官员以支持变法与否而分裂成两派。内耗式的党争愈演愈烈。

宋神宗,急于做出改变。宋神宗的急切、王安石的独断,让苏东坡陷入了忧虑。

明知是以卵击石,苏东坡还是忍不住要发声。他写下了《上神宗皇帝书》,就经济、军事以及变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苏东坡等人的劝谏无法扭转大局。王安石变法的第三年,欧阳修辞去官职,退隐林泉。不久后,司马光也向朝廷递交了辞呈,隐居洛阳。

公元1071年,七月里,苏东坡来到杭州任通判。在江南绵绵细雨中,他听到了百姓的哀怨与痛哭。苏东坡只能通过文章来代替老百姓,表达其悲愤之情。

御史台的官员,弹劾苏东坡在《湖州谢上表》中,大放厥词,愚弄朝廷。接着他们找出苏东坡的诗集,指责苏东坡讥讽朝政,犯欺君之罪。

前来抓捕苏东坡的差官气势汹汹,径直闯入州衙。差官下令差役,用绳子把苏东坡捆起来,押往京城受审。

公元1079年腊月,北宋王朝最高司法机关御史台的监狱里,关押着一个特殊的囚犯,苏东坡。在牢狱里,苏东坡度过了一百多个日夜。

获救于才华贬官黄州

有人想要置苏东坡于死地。然而,在这生死之际,挺身为苏东坡说情的人更多。

王安石,他也托人带话给神宗,说这个圣明时代,不能杀有才华的人。曹太后生病期间,神宗去探望的时候,曹太后说,先帝在的时候,认为这两个兄弟都是宰相之才,赶紧把他放了。大家的这种援救,也等于给神宗一个台阶下。朝廷的判决终于降临:苏东坡贬官黄州,任团练副使。“乌台诗案”终于尘埃落定。

苏东坡第一次为官,到凤翔赴任,在途中他给苏辙写了一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雪泥鸿爪,这四个字宿命般地成为苏东坡一生的写照。

第二集《一蓑烟雨》

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在漫天风雪中,踏上了通往黄州的路途。前路迷茫,苏东坡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他不会想到,天高地远的黄州,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之地。

诗人“变”农民开垦荒地

因一时无处落脚,定慧院的方丈把一

间尘封已久的小屋,借给了苏东坡。惊魂未定的苏东坡整天闭门不出。

深夜梦醒时分,在彻骨的孤寂中,苏东坡写下了一首《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面对逆境,苏东坡变得更加坦然,没有那么焦虑了。苏东坡一点点地摆脱了内心的困惑。但生活的困境,却对他步步紧逼。

所幸苏东坡有一个朋友,他叫马梦德。当苏东坡以戴罪之身被贬黄州,马梦德竟然千里迢迢赶来,与苏东坡同甘共苦。

从宋代到现在,如说他(苏东坡)的这个粉丝有成千上万,这个马梦德是第一个,头号粉丝。(刘小川语)

马梦德出面找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说苏轼家里非常的困难。看你能不能给点地他种。

徐君猷爽朗地答应下来,就把黄州城内,废弃掉的军营地,交给苏轼无偿耕种。

马梦德向官府请领的这块地,苏东坡一见倾心。这本是一块无名高地,因为它位于城东,苏东坡便以“东坡”命名,自号“东坡居士”。

公元1081年,苏东坡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

有时,苏东坡干脆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渔父、樵夫、商贩谈天说笑。

皇帝他可以陪,普通的百姓、农民,甚至乞丐他也不见外,也可以平等交往,在他的眼里,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那是真正的对人的大爱。

日暮时分,劳作归来,过城门时,守城士卒都知道这位老农,是一个大文人,但不知道他为何沦落至此,有时候还会拿他开几句玩笑,苏东坡总是泰然处之,笑而不语。

此时的苏东坡,渐渐远离忧愤,早年作品中的讽刺与愤怒,慢慢地转化为人性中的宽容和温暖。那是一种能够笑纳一切的达观。

世事的风雨沧桑,草木的万千变化,都被收纳进苏东坡的生命里。若他不曾遭遇“乌台诗案”,若他不曾躬耕东坡,心境必然大大不同。不经历那些痛苦与折磨,他不会知道“也无风雨也无晴”,竟是让人喜悦。

第三集《大江东去》

公元1082年,中国文学史上充满奇迹的一年,在黄州,苏东坡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杰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

黄州,在公元1082年之后,发生了奇特的转型。当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的土地相遇,必然会演绎出最完美的历史。

知识分子在宋代,突然面对了一个空前广阔的政治舞台。宋代,皇帝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北宋的士大夫——那些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始终都知道要约束皇帝,要帮助皇帝成为圣君。

当年初入汴京,苏东坡无意于词的创作。在他看来,唯有帮助圣上成为明君的策论,才是文章的“正道”。

当苏东坡外放杭州后,他开始了词的写作。苏东坡逐渐意识到,与策论不同,词不是为朝廷、为帝王写的,而是为心,为一个人最真实的存在而写的。

大江东去浪漫与豪放齐飞

当时词坛的霸主是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的词在当时被万人传唱。

在苏东坡之前,词一直是被正统文坛轻视。到了苏东坡手里,词才真正的与诗一样,成为言志与载道的文学形式。

在日本东京,有一座汤岛圣堂,它被称为日本的孔庙。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这里都会开办一次苏东坡文学讲堂。这个宋代文豪,在日本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影响力。

词人的豁达,跃然于字里行间。这样的意境超越时空和疆界。而在时间的另一头,苏东坡也停下匆匆的脚步,在惊涛拍浪的赤壁前,露出久违的笑容。

黄州西北的长江之畔,山麓突入江中,石头鲜红如丹,因而得名赤壁。公元1082年,苏东坡在赤壁前,写下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评价苏东坡的词不协音律。但正因这份自由洒脱,使得苏东坡的词不为时空所阻,在千万人的心头回旋。

历经了世事变迁,苏东坡的词进入了自由天真的境界,以至于豪迈词句里,仍然埋藏着“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样的细腻之笔,也为苍茫的历史,增添了动人的青春之美。

清风明月豁达与自由同在

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苏东坡与几位好友,泛一叶小舟,在赤壁之下饮酒赏月。

那一晚,人世间的所有喧嚣都退场了,他们的视野里,只剩下了月光水色,还有临江独立的赤壁。

酒过三巡,一个叫做杨世昌的道士吹起了长箫。呜咽的箫声如泣如诉,苏东坡不禁黯然神伤,他问杨世昌为何吹得如此悲凉。

第六集《南渡北归》

苏东坡对朋友说,“天地万物,各有其主,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也无法获取。惟有江上的清风和山中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成为色彩,只要我们愉快地享受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又何必担忧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永恒呢?”

苏东坡的一番妙语使朋友们豁然开朗,大家又开始举杯畅饮,不知不觉,夜色越来越深,大家横七竖八地睡在船上,直到天色大亮。

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展区,古老的东方文明吸引着各国游客驻足。但有些人难免失落,这里并没有展出他们期待已久的“镇馆之宝”。那是一幅描绘苏东坡《后赤壁赋》的画卷。

在写完《赤壁赋》的三个月后,苏东坡再一次夜游赤壁。而这一切,都被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纳尔逊博物馆收藏的这幅画卷上。

苏东坡独自一人,登上赤壁高崖,对着夜空长啸一声。

于是苏东坡回到船上,任小舟在大江中随波逐流。

时近半夜,举目望去,四面茫然,恰巧一只孤独的仙鹤横越大江,一声长鸣,掠过小舟而去。

苏东坡问道士的名字,道士低着头并不回答。苏东坡恍然大悟:“那只横越大江的仙鹤,莫非就是您?”道士回头一笑,苏东坡陡然惊醒。打开门窗去看,除了清朗的月光,什么也没有。

在黄州的这段岁月,是苏东坡文学和艺术创作的黄金期。公元1082年,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皆可雄视千年,为宋朝代言。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另一种补偿。

苏东坡历经荣华和苦难之后,在死亡的边缘获得了重生。对苏东坡来说,黄州不再是一个困苦的流放之地。对黄州而言,苏东坡也不再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天地过客。

第四集《成竹在胸》

菊池惺堂喜欢收藏古董书画。苏东坡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帖》现藏于台北故宫。

公元1082年,苏东坡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按照传统,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

苏东坡凝望着窗外的雨丝,突然间有了写字的冲动。他拿起笔,伏在案头,写下了《寒食帖》。

山中无日月,时间早就被遗忘了。对于寒食节的到来,苏东坡更恍然无知。直到看见乌鸦衔着坟间烧剩的纸钱,悄然飞过,他才想到这一天是寒食节。

书画艺术古今文人争相收藏

苏东坡把一个流放诗人的沮丧与憔悴写到了极致。心如死灰,不能复燃。

饱经忧患的苏东坡,在四十六岁终于领悟——艺术之难,不是难在技巧,而是难在不粉饰,不卖弄,难在能够自由而准确地呈现一个人的内心处境。

18年后,这幅《寒食帖》,辗转到黄庭坚的手上,他挥笔写下题跋。

黄庭坚的题跋论语精当,书法绝妙,与苏东坡的《寒食帖》可谓珠联璧合。

在繁华的东京街头,有一家名叫荣丰斋的书法教室。每个周末,书法爱好者都会来这里上课。临摹《黄州寒食帖》是今天这堂课的内容。

日本从古至今出现了很多“东坡迷”,在京都这个古老的城市,便住着一位。

公元1082年,年轻的画家米芾,从遥远的湖南来到黄州拜望苏东坡。

那一次相聚,酒酣耳热之际,苏东坡拿出一张宣纸,叫米芾贴在墙上,自己面壁而立,悬肘画了一幅《枯木怪石图》。

苏东坡用自己独具功力的书法功底,引领了中国“文人画”的潮流。

除了喜欢画石,苏东坡也爱画竹。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有一次,米芾发现苏东坡画的竹子没有竹节,而是一笔从底部画至竹梢,就好奇地问:“为何不一节节分着画?”苏东坡回答:“竹子生长时,哪里是一节一节长的呢?”

公元1083年,在黄州生活了三年后,苏东坡见到了自南国北归的好友王定国。

临皋亭下的江水不舍昼夜,一晃,四年过去了,就在苏东坡把黄州当作自己的故乡,决心做个安然的农夫时,他的命运再一次发生转折。

昔日政敌相会金陵把酒言欢

公元1084年的春天里,苏东坡收到了调离黄州的一纸诏令。

天高地远的黄州,将他生命中的悲苦、艰辛、安慰与幸福都推到了极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创作几乎都在这里完成。

黄州的乡亲好友同样不舍,纷纷携酒相送。

苏东坡就这样离开了黄州,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以后的日子里,每当他遭遇政敌迫害,痛苦无解时,他都会想起黄州,甚至打算逃回黄州去,在东坡上重新开始耕种生涯。

苏东坡辞别了黄州。过金陵时,他要去拜见隐居多年的王安石。

王安石虽曾掌握相权,但晚年命运坎坷。经历了亲信的背叛,变法失败,又经历了丧子之痛,王安石选择了归隐金陵,从此不问世事。

听闻苏东坡过金陵,王安石迫不及待地赶往江边,去等待苏东坡的到来。

在金陵相会的日子里,苏东坡与王安石唱和诗文,谈佛论道。从前的争论,也都成了过眼烟云。

那是苏东坡在羁旅困顿中最痛快酣畅的一段时光。艺术在不知不觉中,弥合着横亘在两个人之间的鸿沟。那一次,金陵相别时,王安石慨然发出这样的长叹:“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当西方文明的光泽隐遁在中世纪的幽黯里,中国则在宋代迎来了自己的文艺复兴。

在这个时代里,个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舒展,而所有艺术种类的变化,都在苏东坡身上汇拢交织。在政治漩涡里挣扎沉浮的苏东坡,虽然在艺术上并无野心勃勃的构想,却在无意间争得了那个时代的文坛首席。

第五集《千古遗爱》

公元1085年,北宋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太子赵煦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

苏东坡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短短十七个月,苏东坡从一个犯官一路直升到三品大员,提升了六个品级,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司马光担任宰相后,对王安石变法全盘否定。哪怕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法也要尽行废除。苏东坡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不追随,不盲从,坚持实事求是,这是苏东坡的为政原则。公元1087年,北宋取得了对西夏吐蕃作战的胜利,百官称贺,并主张借机议和。苏东坡却上书皇帝,提出“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不合时宜的苏东坡受到政敌的攻击,他担忧自己重蹈“乌台诗案”的覆辙,于是再三请求离开朝廷,到地方任职。公元1089年,朝廷终于批准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

勤政为民 遗爱黄州

苏东坡,他的精神世界,既与现实相纠缠,又不失宗教的宁静与超脱。他的内心“可豪迈,可深情,可喜气,可忧伤”,但那底色,终究还是儒家的,是救世济民。

黄州与苏东坡有着不解之缘。公元11世纪,苏东坡在“乌台诗案”后遭遇贬谪,来到偏僻荒凉的黄州。千年时光流转,如今这里已是满目繁华。

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区域,大自然慷慨地赐予了一片3平方公里的水域。为民造福的决心赋予了这片湖区新的生命。黄冈人因此地拥有了一份“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自在与悠然。这座公园有一个浪漫的名字:遗爱湖。它的由来与苏东坡息息相关。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有一位特殊的知己。他就是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

黄州安国寺的竹林间,有一座小亭子。每每闲暇之时,苏东坡与太守徐君猷就相约来到这里,说古论今,诗酒相酬。

后来徐君猷要调离黄州到湖南任职,苏东坡想,徐君猷在这儿当太守,为黄州人做了不少的好事。他就提议是不是把这个竹简亭改一个名。

苏东坡将这座亭子取名为“遗爱亭”,并作《遗爱亭记》,赞美徐太守的功德。

如今,人们把“遗爱”之名赠予了这座造福百姓的公园,意义深远,令人回味。在遗爱湖旁,消失了近千年的遗爱亭也得以重建。

无论当多么小的官,苏东坡都不曾丧失内心的温暖。他灭蝗,抗洪,救孤儿,能力所及之事,他从不错过。

大爱无疆 为民解忧

公元1089年,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这是他第二次来到杭州。他收到黄庭坚专门写来的一封信,劝他不要去杭州,朝廷里的位置更加重要。但苏东坡没有理会黄庭坚的建议,义无反顾地奔赴杭州。

黄州赤壁让苏东坡看到了功名的虚无,所以在政治上,他更加务实。在杭州任职期间,苏东坡最有名的业绩就是治理西湖。

为了疏浚西湖,苏东坡通过各方渠道筹措钱款,空缺的部分,他向朝廷申请予以解决。

疏浚西湖的钱款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如果将西湖中的淤泥全部挖掘清理出来,估计会堆积如山。

无处安置的淤泥筑起一道长堤,横跨西湖南北。堤上芙蓉杨柳、小桥亭阁构成了西湖十景中著名的“苏堤春晓”。

为了让水草不再滋生,苏东坡还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将岸边的湖面租给民众种植菱角。

苏东坡在西湖中建造了三座小石塔,围成一个水域,严禁民众在这个区域内种植菱角。小石塔后来逐渐演变为最著名的西湖美景“三潭印月”。

这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完成给苏东坡带来的成就感,丝毫不亚于艺术创作。或许,这是另外一种传世的经典作品。

苏东坡热爱着自己缔造的美,和一切受他庇护的民众。他温情地注视着人世间,把自视甚高的理想主义,置换为温暖的人间情怀。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千年后,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们亲切敬佩的微笑。

公元1091年,苏东坡重新受到朝廷重用,他被调离杭州。

苏东坡或许已经猜到,在汴京这个权力中心,正有一个巨大的政治漩涡等待着他。

但他想不到,此后自己将被一路抛到命运的最低谷。

重新进入朝廷,这一次他再也无法全身而退了。

第六集 《南渡北归》

公元1091年,苏东坡被调离杭州,召回京城。受到高太后的重用,苏东坡很快官升礼部尚书。这是他一生中的最高官职。

然而,高太后去世后,18岁的宋哲宗执掌朝政。新的党争卷土重来。

年少的宋哲宗开始疯狂打击旧党,重用被冷落多年的新政改革派。新法坚定的拥护者章惇当上了宰相。

再次被贬 屋漏逢雨

唐宋时期,荒凉偏僻的岭南,是被贬官员的流放地。

公元1094年,苏东坡再次被贬。由汴京,到定州,再到惠州,他在人生轨道上转了一大圈,重新回到了被贬黄州时的境况。

在惠州,苏东坡又一次成为由当地官府看管的犯官。

苏东坡是一个容易感伤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发现快乐的人。当个人命运的悲剧一再降临,他就用这样细小而具体的快乐将苦痛化于无形。

被贬岭南前,苏东坡把家中仆人和侍妾一一遣散,唯有朝云,不肯在这忧患之际离开他。朝云坚决随同苏东坡,前往惠州。

有一天,苏东坡与朝云在家中闲坐,看窗外落叶萧萧,景色凄迷。苏东坡一边饮酒,一边吟出一首《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在惠州居住两年后,朝云因病去世。

朝云葬在湖边的山坡上。附近寺院的僧人筹款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用以纪念她。亭柱上镌有苏东坡撰写的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不屈命运心灵超越

在朝云走后的日子,苏东坡的人生猝不及防地滑向了深渊。来自朝廷的一纸诏书,把苏东坡贬到更加荒远的儋州。临行前,他一一交待后事,如同永别。

唯一让苏东坡略感欣慰的是,在前往海南的路途上,他与弟弟苏辙相遇了。他们在雷州天宁寺居住了三天。兄弟二人又跟少年求学时一样,同睡同起,形影不离。

林语堂先生曾说:“往往为了弟弟苏辙,苏轼会写出最好的诗来。”其中,最著名的是苏东坡写给弟弟的《水调歌头》。

从宋代到今天,从中国到国外,苏东坡作品的生命力超乎想象。

苏东坡在孤独中与世界对话。他对弟弟的思念,留在他的词与字里,远隔千载,跨越重洋,依旧脉络清晰。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苏东坡相遇。

于是,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能从苏东坡的艺术里重新感受人生,而苏东坡也定然在后人的品读里,一遍遍地重新活过。

苏东坡留下一千多封书信,短则十余字,长则百字,使用“呵呵”有四十多处。

“呵呵”两字是这种自得不加掩饰地自然流露。

谪居海南三年后,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东坡再次被朝廷起用,他从海南岛渡海北归,返回大陆。

苏东坡再次路过大庾岭,这是他当年被贬谪到岭南时,所走的驿道。

年老的苏东坡被贬海南,历经劫难,但地活了下来。他正准备退隐养老之时,厄运却降临了。到了常州,他的旅程,已无法再继续了。

苏东坡病了几十日。他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苏东坡把三个儿子叫到床前,交待后事,他说:“我这一生没做亏心事,不会下地狱。我心中毫无畏惧,你们别为我而哭泣。”

去世前三个月,苏东坡途经金山寺,即兴写下一首诗,也算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回首一生,苏东坡最想夸耀的不是高居庙堂的辉煌,而是他受贬黄州、惠州和儋州的流离岁月。不是让自己屈从于时代,而是从这个时代里超越。他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走了一生,直到这一刻才真正悟到。

在这世上,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逆生长的。

当枯树发芽,石头花开,一张纸页成为,人们就会从那张古老的纸上,嗅出旧年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