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历史意义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是免费的吗?开放时间?_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

北京明城墙遗址开放时间:开放时间:上午8:30关闭时间:下午5:00停止售票检票时间:4:30第十六届北京明城墙梅花文化节定于2023年3月10日至4月9日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举行。今年梅花文化节的主题是"赏鼓楼春梅花,赏古城墙文化"。通过“赏梅、画梅、取梅、咏梅、品梅”等一系列活动,包括梅花盆景展、梅花科普宣传、主题展览、青少年摄影比赛、树木认养等精彩项目,全方位展示梅花的形态和品质,弘扬源远流长的梅花文化。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建于2002年,梅花的引种栽培始于2003年。梅花景观初步形成于2007年。目前已种植50多个品种近千株梅花。粉色和白色;单瓣或重瓣;开花,发芽...各种各样的梅花,竞相绽放各自的美丽,在这里组成了一片花的海洋。梅花的飘逸与轻盈,能与城墙的凝重古雅相得益彰,美得超凡脱俗。公园用简单的设计手法突出了城墙的残缺美。以保护城墙为出发点,以展现古城墙的真实面貌为目的,为市民提供一个安静、自然、古朴、荒凉的环境。

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历史意义

春日午后的太阳铺洒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一块块斑驳的明砖像一双双眼睛,见证了京城的 历史 变迁。

作为一个北京人,我还是第一次走进这座位于东便门的遗址公园。

它东起内城东南角楼,西至崇文门,总面积约15.5公顷,其中城墙遗址及内城东南角楼3.3公顷,绿化面积12.2公顷。

城墙下坐着一些正在侃山的北京大爷大妈们,他们一辈子住在附近,他们的祖辈也许就是建设明城墙的其中一员。

我穿过公园拱门,这是按中国传统拱券式门洞修建的火车劵洞。1915年6月,北洋政府为修建“京师环城铁路”而打通靠近角楼的城墙,并拆除了最后一座墩台,建成穿行城墙的火车券洞,这是京师环城铁路唯一的遗存。

我从墙边几个穿古装拍照的姑娘身边走过,准备从马道登上城墙去参观角楼。

这是供登城用的斜坡道,构筑在城垣内侧并与城垣平行连接,呈“八”字或倒“八”字型,马道斜面以大城砖垂直立砌成为“礓嚓”式路面。

“礓嚓”是为增加坡道、斜道的磨擦力,在坡道、斜道上用砖石露挂侧砌筑或用混凝土浇筑成锯齿形的面层,可以防滑。

现马道于1988年修复,为便于游人登城,改为石条台阶。为了保护古迹,马道两旁也没有扶手,我每登上一个台阶记一个数,数到第64个台阶,站到了城墙上。

城墙上面如此宽阔,从这里远眺京城,眼前是火车站、大高楼、中国尊,还有春天里花红绿柳的景色。

我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古人曾经踩过的地砖上,慨长思而怀古。

历史 上明城墙全长约40公里,始建于明朝永乐17年(1419),距今已有600多年的 历史 。

现存的崇文门至城东南角楼一线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是仅存的一段,也是北京城的标志。

其城东南角楼是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城垣转角角楼,始建于明代正统元年(1436),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墙上没有一片可遮荫的地方,但存有铺舍。现在的三栋铺舍是1988年参照史料复建的。

铺舍是为明、清两代城墙上守军的执勤用房。几百年前,城墙墩台(马面)上常建有铺舍和储火药房,建筑形式为硬山顶,面阔三间,一明两暗,两侧设土炕可供休息。

旗杆石:清朝时北京城驻防由八旗分管,崇文门迤东直至东便门由正蓝旗驻守,此处是清朝守城军队用于固定正蓝旗旗杆的石板。

身边有一个小男孩问妈妈:“什么是正蓝旗?一个有多少个旗?”妈妈说:“我只记得有八个旗,咱们进角楼看看有没有详细介绍。”

我抬头仰望着高大雄伟的角楼。它建于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城角墩台上。角楼四面砖垣,重檐歇山顶,两条大脊于转角处相交成十字形状,楼顶为灰筒瓦、绿剪边,绿琉璃列成的楼脊上装饰着兽头。

据介绍,整座角楼建筑面积为793平方米,加之相连的部分南城墙,总占地面积约3654平方米。

角楼东面和南面上下都有4层箭窗,每层14个。北面和西面也开有上下4层箭窗,每层4个,整座角楼共有箭窗144个,前楼后厦。抱厦辟两门,一西向,一北向,门上各设直棂窗3扇。

我走进角楼内,楼内立金柱20根,空间顶阔。

我沿着木梯登到第三层,第四层关闭。

角楼的每个窗口外都安装了保护玻璃,从里向外看窗外的景色,想象当年守军在这里瞭望敌情的情景。

角楼内有《北京城墙城门 历史 文化展》,展出了许多老北京城墙、城门的珍贵。

北京的城墙、城门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它高大雄伟,气势磅礴,是北京古都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筑中起着军事防御的作用。我详细看了距离我家最近的西直门 历史 介绍。

西直门元时称“和义门”,位于内城西城垣北侧,是由一系列的组合:城门、城楼、瓮城、瓮城门、箭楼、城墙、护城河、吊桥等。

明永乐十七年改为“西直门”。明正统初大修加瓮城、箭楼等。因皇城用水皆由玉泉山运至大内,故有“水门”之称。

我童年时代听到的西直门是爸爸讲机关里一个阿姨的故事。1949年1月解放军从西直门进北京城那一天,阿姨作为学生代表,站在西直门上挥舞红旗欢迎解放军。

我每次在院子里看到这个阿姨,都充满敬意向她问好,直到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去医院看望她,那个站在西直门城楼上的高大形象依然在我脑海里发光闪亮。

我老公记得,1969年拆西直门时,他听说挖出来了什么东西,便骑上自行车去看热闹,但由于人太多,什么也没看到失望而归。

我发小菲姐记得,那一年万寿寺小学挖防空洞缺少砖头,学校组织便这些小学生去西直门背砖头。“那些砖头特沉。”她回忆说。

在角楼的展览中,我看到这样的介绍,1969年,军队的工程部队拆除西直门时,意外发现压在明代箭楼之下的元大都和义门瓮城城门,门洞内有至正十八年(1358)的题记。

城门残存高22米,门洞长9.92米、宽4.62米,内券高6.68米,外券高4.56米。城楼建筑已被拆去,只余城门墩台和门洞。

城楼上尚存向城门灌水的灭火设备。木门已被拆去,仅余承门轴的半球形铁“鹅台”和门砧石。

原来我家老公听说的“挖出来了什么东西”就是这座城门。

更多的游客则对一幅明代“内九外七”的北京地图更感兴趣,一对年轻男女数不清楚哪些门算是内九,哪些门是外七。女的说:“数清楚了也白搭,咱们都不是四九城里的北京人。”

我走出角楼,手扶马道墙走下城墙。回望北京明城墙遗址,回味梁思成先生对北京古都的评价:“世界上现存最完整、最伟大之中古都市,全都为一整个设计对称均齐,气魄之大,举世无双。”

新建成的北京明城墙遗址,以保护城墙为出发点,以展示古城墙的真实面貌为目的,为市民提供了一处清静、自然、古朴、苍凉的环境。城墙北侧将形成封闭的郁郁葱葱的绿化带,而城墙南侧园路的线形、植物的配置都力求简洁大方。城墙遗址的保护工作以现状保护、排险加固为主,以少量补缺为辅,最大程度保存城墙的原状,站在城墙下,历史的凝重感和沧桑感油然而生。

此外,明城墙遗址公园也是崇文区举办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2003年9月29日至10月4日,明城墙遗址公园举办了以“古墙神韵,活力崇文”为主题的第一届北京明城墙文化体育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

2003年,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被评为北京市精品公园。